吉林:建设农业强省提升粮食产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4】

九、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十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深入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加强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管理,继续招聘乡村振兴专干。整治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开展市县巡察,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协同联动,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十七)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标准体系,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建设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继续推进“百姓说事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无讼村屯(社区)”创建。扎实推进农村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养老诈骗、赌博、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广泛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创建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三十八)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把传承中华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文明风尚贯通起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推动“长白山人参”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组织开展农民丰收节、农民文化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
(三十九)构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改造、肉牛生产、棚室园区、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充分发挥信贷担保、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以及乡村振兴产业基金、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政策效应,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加大对“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万亿级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乡村建设等重点工程信贷投放。加快农村新型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推动“吉农金服”提质增效,强化资本市场服务“三农”功能。支持四平市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改革,提高服务乡村振兴能力。鼓励发展渔业保险。
(四十)健全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体系。启动编制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重点领域人才培养计划,落实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的政策措施。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农工巧匠”选评活动,发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新农人等乡土人才,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职业院校建设,推动吉林省高校新农科建设。积极发展“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在促进农业高产高效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鼓励支持基层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才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允许符合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继续开展“三支一扶”和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农科生免费培养项目。
(四十一)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建设一批镇容镇貌好、服务乡村能力强的示范镇。扎实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做好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城镇市政管网、乡村微管网等往户延伸。加强乡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深入推进长吉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四十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专项开展市县党委和政府及省直、驻省中直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强化考核成果运用,注重“三农”干部使用选拔和锻炼培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大政策研究、重大事项协调、重大任务督促落实等工作,创建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进市(州)和县(市、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加强乡村振兴调查研究,树牢群众观点,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运用“五化”闭环工作法,狠抓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扎实推进农业强省建设,让吉林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