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2021年10月08日09:20 | 来源:吉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3.开展专场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互动。

  33.加强工作载体和队伍建设。完善法治影视戏曲作品开发推广扶持政策,加强宣传、法治等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合作,适时组织优秀作品征集、评选等主题活动。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强跨区域协调合作,努力打造“松花江普法行”等大型法治文化活动品牌。统筹促进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发展,统筹运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培训和管理制度,加快培养多层次法治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法治文化名家、代表人物,依托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创作、文艺演出、故事宣讲专(兼)职队伍,扶持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参与和开展适合基层的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专栏3 “松花江普法行”专项活动

  1.联合黑龙江省、水利部松辽委等在松花江全流域开展普法行活动。

  2.在流域内每个县(市、区)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

  3.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执法现场推进会。

  4.拍摄展映“松花江普法行”宣传片。

  (三)促进法治文化传播

  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使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和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以讲好法治故事为着力点,加强法治文化传播能力建设。

  34.发挥新媒体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传媒阵地,发挥新闻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传媒作用,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平台。围绕拓展合作空间,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突出对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新时代法治建设实践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讲好中国遵循国际法故事,展示吉林良好法治形象,积极对来吉、在吉外国人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其遵守我国法律,保障其合法权益。

  五、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一)加强基层依法治理

  以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吉林法治吉林为目标,着力打造基层社会依法治理新格局,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依法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依法治理共同体。

  35.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建设模范守法家庭,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乡村(社区)依法治理,探索实行积分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推广长山花园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积极探索“法治·幸福”社区建设新模式。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加强动态管理,提高创建质量。

  专栏4 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1.以村干部、村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等为重点,加快培育“法律明白人”。

  2.制定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工作规范。

  3.加强培训、考核和动态管理。4.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36.深化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切实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5年内对所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1次轮训。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等方面法治教育,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

  37.深化依法治企。围绕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着力打造更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和深化部门联合推进、企业广泛欢迎的互动型依法治企、法治惠企、法治护企等专项活动。进一步深化“法律进企业”,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通过组织开展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研讨会、依法治企诚信经营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集中、优质的法治教育机会和平台,不断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

  专栏5 企业合规建设

  1.将法治作为企业学习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对省内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治培训,增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与合规理念。

  2.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将合规管理融入业务工作全流程各环节。

  3.引导企业加强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4.加强企业合规人才队伍建设。

  (二)深化行业依法治理

  支持、推动和促进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形成依法有序的运行机制。

  38.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

  39.深化“法律进网络”,加强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推动网络企业自觉履行责任,做到依法依规经营。完善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公序良俗的网络伦理、网络规则。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三)开展专项依法治理

  围绕服务落实国家安全责任、维护地方经济安全、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不断加强专项依法治理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边境长治久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0.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办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41.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加强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区域治理中法治状况的研究评估工作,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一)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

  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立法、执法、司法机关业务部门和普法责任部门资源,融合专业技术和普法联动互动优势,把普法教育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让人民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法律知识,进一步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一致等法治观念。

  42.把普法融入立法过程。在地方性法规制定、修改过程中,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形式扩大社会参与。通过立法机关新闻发言人等机制解读法律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制定司法解释过程中相关普法工作要求。

  43.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过程。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积极制定执法、司法办案中开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规范的普法宣传,把向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办案程序中,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加强普法宣传。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利用受理、审理、决定等各环节实时普法。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

  44.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

  45.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按照国家相关制度,健全完善和落实我省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培育以案普法品牌,针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及时开展普法。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例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使典型案(事)例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二)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

  完善社会力量普法建设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普法各方面力量,努力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普法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为社会普法力量开展活动提供更好条件。

  46.壮大社会普法力量。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普法的途径,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加强全省各级普法讲师团建设。加强普法志愿队伍建设,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

  47.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健全嘉许制度,推动普法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责编:王帝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