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吉林省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科普工作巡禮

四平市鐵東區:筑牢科普之基 積蓄創新發展不竭動力

2023年04月26日09:04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近期,中國科協公布了2021—2025年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認定名單。幾年來,經過吉林省科協統籌組織、分批推進,各縣(市、區)積極響應,對標創建,目前,長春市寬城區、長春市九台區、長春市公主嶺市、吉林市樺甸市、吉林市磐石市、四平市鐵東區、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遼源市東豐縣、通化市輝南縣、白山市撫鬆縣、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共12個縣(市、區)分兩批次獲得認定。現推出系列宣傳,旨在展示吉林省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科普工作特色,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基層科普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四平市鐵東區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全面加強科普組織、科普隊伍和科普陣地建設,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提高了公眾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全區經濟全面發展。

體制機制基礎全面夯實

一直以來,四平市鐵東區高度重視科普工作,成立了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區科普工作與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將科普工作納入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列入黨政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形成了健全的組織架構,為科普工作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鐵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參加科普活動

為更好地開展科普工作,四平市鐵東區建立考核機制,設立以區科協牽頭,21家區直部門及12個鄉鎮街為成員單位的鐵東區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下發《鐵東區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將科普工作任務明確細化落實到部門,建立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工作制度。將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工作任務納入黨政領導機關目標責任績效考核體系,考核結果與部門年度績效獎勵工資評定等級挂鉤,並納入全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表彰、獎勵范圍,定期表彰和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

四平市鐵東區制定了《鐵東區應急科普工作預案》。疫情期間,發動廣大科普志願者、基層“三長”、科普中國信息員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科普宣傳工作。利用科普畫廊、宣傳欄張貼省科協下發的疫情防控挂圖開展科學防控宣傳﹔啟用科普員微信群、機關工作群、教育系統師生家長微信群轉發省科協的疫情防控繪本及科學防控知識﹔開動科普大篷車,深入居民社區、村屯播放疫情防控知識﹔發動科普志願者組成義務消殺隊,奔赴抗疫工作一線在開展消殺防疫的同時播放防疫科普宣傳知識。

科普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不斷發展壯大各級科普隊伍,四平市鐵東區現有鄉鎮街科協12個、企業科協14個、社區科協 45個,均設專人負責科普工作。全區有各類科普教育基地15個,科普示范社區12個,每年開展各種類型的科普活動50場以上。區科普專家講師團有成員35名,年均開展科普報告、授課、專業培訓、咨詢等活動70余場次。在全國科技志願服務平台注冊科普志願服務隊42支,注冊科普志願者1141人,每年開展科普志願服務活動100余場。

四平市中小學教育基地

近年來,鐵東區政府每年將科普專項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全區共有社區科普“e站”38個,鄉村科普“e站”37個,校園科普“e站”1個。全區社會面及社區、村共有科普畫廊(宣傳欄)107座,共計1070延長米,其中位於區城東鄉的四平市中小學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是省級科普示范基地是區主要科普教育陣地之一,設有國家級地震減災科普館、主題科普展廳、常設科普展廳、科普三模展廳、學術報告廳等科普展教活動場所,各類科普展廳實用面積約2000平方米,年均接待觀眾超過5萬人次。位於區開發區大路的拓華生物科技核心基地為轄區的市級科普基地,設有省級精准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省級組織工程學重點實驗室,每年對外開放接待群眾1萬余人次向群眾科普細胞醫學等知識。

不斷加強科普服務能力水平,鐵東區積極聯系市科技館開展科普大篷車下基層活動,平均每年活動30余場次,實現了學校、鄉鎮、街道全覆蓋。

科普活動覆蓋更多重點人群

大力開展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利用每年科普周在全區各中小學校開展校園科普聯合行動,舉辦主題科普展覽、科普報告會、科普電影等活動。堅持“館校結合”,每兩年承辦一次中國流動科技館鐵東區站巡展活動,每次為期兩個月,參觀體驗人數均達2萬8千余人次,覆蓋全部在校師生95%以上。在每個中小學校指導建立科普活動室,每校配備1名科技輔導員,結合雙減常規性開展科普進課堂活動。每年組織科技輔導員40余人開展業務交流培訓,提高科普指導能力。

科普周之科技創新大賽

中國流動科技館鐵東區站巡展活動

積極開展農民科學素質優化行動——利用春節前農村集市人員集中的特點,在一鄉三鎮開展“科技之冬”科普大集活動。設立農業專家及醫療專家咨詢台,現場發放《科普知識讀本》等17個種類科普及農技圖書,以最直接方式送科技溫暖,服務農民群眾。近三年來參加活動的農民2萬余人次,提供科技咨詢服務2千余次,發放各類科普圖書資料2萬余份。組織農業技術專家和醫療專家組成的送科技下鄉志願者服務隊開展以科技知識、居民健康、科學致富等為主題的科普培訓活動,協調省科協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和本地農技協骨干“土專家”等深入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黨群服務中心等開展科普培訓,深入農業種植基地,農業生產田間地頭現場示范指導農業生產。協調醫療機構派出醫療專家服務團隊開展健康義診活動。三年來共邀請省農科院知名專家14次,舉辦各類農技培訓40余場次,培訓專業技術農民8千余人次。組織醫療專家義診12場次,為農民義診5千余人。指導各鄉鎮種養殖大戶、農村合作社等組建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爭取各種扶持獎勵政策及項目,現區共有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2家、會員600余人。

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區委組織部將科技教育培訓列入每年的干部教育培訓計劃,每年召開鐵東區區管干部科技知識培訓班,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針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持續開展科普大講堂活動,先后舉辦了“梨樹模式”及黑土地保護技術培訓活動、承辦吉林省科協大講堂“鄉村振興”政策解讀專題活動等。

多措並舉打造科普品牌

四平市鐵東區科普周啟動儀式

廣泛動員社會資源開展群眾性、社會性和經常性科普活動。四平市鐵東區常態化舉辦全區性大型科普活動。每年在科技之冬、全國科普日暨吉林省科普周等重要時間節點舉辦高質量的科普系列活動。在2021年科普周開展慶祝建黨百年科普宣傳系列活動,並承辦2021年全國科普日暨四平市科普周活動啟動儀式,同時開展了碳達峰碳中和主題科普宣傳及中國百年科技發展史圖片展、科普大篷車展覽活動﹔邀請高校教授為中學開展科普講座﹔邀請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專家到葡萄生產基地現場授課。聯合社會力量,大力開展科普惠民健康義診與科普知識講座系列活動。聯合神農醫院帶隊組成50人的義診團隊到貧困村開展健康義診活動,進行免費體檢並建立長期跟蹤醫療服務。邀請電信公司和公安局反詐支隊在社區舉辦老年機使用和防詐騙講座﹔聯合口腔診所在社區舉辦關愛牙齒健康知識講座。

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科技傳播,打造四平市鐵東區科普品牌,在開展傳統宣傳活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等新媒體以及電台、電視台和報刊等大眾傳媒開展科普宣傳。充分發揮“聚力鐵東”微信公眾號宣傳作用,近三年來共發布科普文章、報道20余篇。持續推廣“科普中國手機APP”注冊應用。兩年來區科協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推進“科普中國APP”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鐵東區“科普中國APP”注冊人數達39702人,傳播量319973次,注冊人數佔全區總人口的12.6%,按轄區人口佔比計算居全省各縣(市、區)排名第一。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