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採油廠:巧解企業發展的人才“密碼”

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要素、第一動力,著力構建人才工作大格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所在。前不久召開的人才強企工程暨科技與信息化創新工作推進會指出,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著力增強科技和人才支撐,實現“十四五”目標,關鍵靠科技,最終靠人才。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是基於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考慮,是吉林油田更好更快推進轉型升級、扭虧脫困的戰略需求。
扶余採油廠巧解企業發展的人才“密碼”
進入“十四五”,面對挑戰,如何持續穩產50萬噸並實現扭虧為盈目標?扶余採油廠把工作重點放在“人”上,堅持“人才強企”價值導向,以人力資源價值創造為引領,注重體制機制及培養方式方法的探索,巧妙“解鎖”企業發展的人才“密碼”,創新推行“三精准”績效政策,強化“三支隊伍”建設,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有效促進了企業整體實力“三提升”,為老油田持續穩健發展聚力賦能。
精准激勵專業技術隊伍
促進穩產能力再提升
“前10個月原油產量超計劃運行。”11月3日,一份產量情況報表讓大家喜上眉梢、心中有底——搶抓四季度,完成全年產量目標勝利在望。
如此的“喜”和“底”,與年初面對50萬噸穩產能力不足的嚴峻形勢形成了鮮明對比。為實現日產水平逆勢上升,這個廠以目標為導向設立突出貢獻獎,並推行項目制進行點對點激勵,激發科研人員創造性和主動擔當意識。上半年共有30人次獲得貢獻獎,地質所方案組組長劉玉玲,組內所轄各區塊綜合日增油24.5噸,在精准激勵中,年輕科研人員不斷成長進步,技術專家、骨干、組長及項目負責人中35歲以下人員佔比55%,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在此基礎上,這個廠大力實施“項目引領”工程,打破科室壁壘,成立區塊、壓裂、解堵、調剖堵水、長停井恢復、水平井挖潛六大穩產增產項目組,配套專項獎勵政策,實現了地質工程生產一體化高效聯動。截至目前,壓裂累計增油1722噸,經濟有效率同比提高10.3%﹔調剖、堵水及水平井挖潛等共實施714井次,增油1.8萬噸。同時,加大解難題獎勵力度,針對套返井、長停井、壓大井數量多,治理難、隱患大等問題,根據技術難度及井數,明確治理目標,鼓勵技術人員拓思路、出奇招、想新策。年初以來,累計恢復長停井48口,增加3000噸生產能力。
精准激勵管理人員隊伍
促進治理水平再提升
“扶余採油廠嚴格落實‘四精’管理要求、‘四化’治企准則,建立並實施薪酬精准激勵機制,進一步增強管理人員能動性,實現了成本費用硬下降,經營效益強提升。”扶余採油廠主要領導說道。
年初,這個廠便實施成本費用獎金捆綁機制,運籌打好11項重點成本費用與績效聯動承包“組合拳”,從責任范圍、責任指標、責任目標到獎罰措施、責任期限均作出詳細規定,並層層簽訂“軍令狀”,按業務分配給科室,按區域分配給基層,實施節獎超罰,有效保障費用合理管控。
這個廠創新實施績效考核聯動機制。對基層正職考核評價,不僅考核正職自身業務,也捆綁隊內其他管理人員評價結果,進行綜合評價。採油隊隊長直接捆綁書記負責的黨建工作、副隊長及兩員所管業務等評價結果,佔比35%﹔採油隊書記直接捆綁隊長生產經營完成情況、副隊長及兩員所管業務等評價結果,佔比35%。對基層副職考核直接捆綁工程、地質、設備、安全等管理人員評價結果,佔比40%。通過聯動機制,增加了基層管理崗位人員的壓力和動力,促進了整體合力的提升。如今,“單點落后,全隊被動﹔多點發力,齊頭並進”已經成為基層站隊管理者的共識。
為進一步在全員中樹立經營油藏理念,今年,這個廠採取“乘數計分法”,實施基層核心指標激勵機制,確定了產量完成率、注水井利用率、免修期完成率、電費控制率、物聯網時率五項核心指標,放大保產量、降成本業績效應。僅免修期一項就降低作業費320萬元,對排名前三的採油隊,累計獎勵5.4萬元。
精准激勵操作員工隊伍
促進勞動效率再提升
“實行無保底獎金模式后,大家的干勁兒更足了。今年新增創新創效項目18項,其中‘廢輪胎’尾平衡調節裝置、改進型減速箱密封器等成果得到推廣應用,技能人才主動創效蔚然成風。”創新創效工作站站長張國良介紹道。
以無保底獎金模式激發創新創效隊伍活力,是扶余採油廠牢牢把握按勞分配原則,針對不同單元操作崗位採取多種精准激勵措施,進一步增強操作人員主動性,確保企業效益提升、員工薪酬同步增長的一個縮影。
在操作員工人數最多的採油隊,這個廠全面推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績效政策。產量、電費等8類158項指標進行對標提標,明確了公司級、廠級先進標准,開展了管理提升小指標競賽,對排名靠前和進步幅度大的站隊同時進行獎勵,鼓勵排名后30%的基層站隊主動作為,促進后進變先進、先進更先進。
(來源:吉林油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