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窗口
圍繞打造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充分發揮沿邊近海優勢,堅持陸海統籌,深耕東北亞、加強西北歐、拓展東南亞,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
41.暢通“絲路吉林”大通道。扎實推進“濱海2號”鐵路及公路建設,加快中朝現有鐵路提速改造,持續推進東北亞高鐵走廊建設,實現“長滿歐”“長琿歐”貨運班列常態化運營,暢通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通道。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口岸功能。推動長白通(丹)經濟帶向南開放發展,加快推進東南部鐵路建設,加強與遼寧沿海港口鐵海聯運合作,形成向南開放合作的綜合運輸通道。拓展國際航空通道,開通並常態化運營通向東北亞各國的航線,新開、加密至歐洲、東南亞等國家航線,提高航空航線網絡覆蓋能力。
42.打造高水平開放合作平台。加快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等重點示范試驗平台建設,支持長春新區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積極申建中國(吉林)自貿試驗區。整合吉林市保稅物流中心、中新食品區、航空產業園區等資源,推進設立吉林市綜合保稅區。優化整合長春國際陸港、龍嘉機場、興隆綜合保稅區功能,加快長春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提升通化國際內陸港規模和功能,推進中朝中俄邊境、跨境和境外各類經濟合作區和特殊功能區組團發展。發揮好東北亞博覽會等開放品牌作用,積極參與“大圖們倡議”、地方合作圓桌會議、地方政府首腦會議等東北亞區域合作機制,打造東北亞開放中心、投資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
43.健全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放寬金融服務業、軌道交通裝備等制造業外資准入限制,簡化外商投資貿易環節和程序,推進外資投資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資促進、保護、管理等配套制度安排,建立重點外商投資企業聯系服務制度,開展“點對點”服務保障。推進規則標准“軟聯通”,加快通關一體化改革,落實AEO企業在互認國家享受通關便利,優化通關流程及物流作業,推進口岸提效降費。建設延邊東北亞區域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投資者合法權益。
十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加強社會建設
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44.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准調整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落實慈善稅收優惠政策,發展慈善事業。完善以家庭為單位的福利支持體系,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積極開展城鄉居民增收試點工作。
45.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政策支持,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公益性崗位幫扶。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完善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於創業的體制機制,落實創新創業優惠政策,深入實施“返鄉創業”工程,建設“雙創”示范基地和實訓基地,形成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鼓勵更多人走上創業道路。健全就業服務機制,完善企業穩崗扶持政策體系。全面實施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提升勞動者適應技術變革和產業轉型能力,造就培育一批“吉林工匠”。
46.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師德師風為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普職融通改革,優化學校和專業布局。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引導高校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吉林振興發展需要加快“雙一流”和“雙特色”建設,規劃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加快培養各類創新人才和緊缺人才。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積極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模式,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落實國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堅持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47.完善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覆蓋全省、城鄉統籌、保障適度、更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居民保障水平。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統收統支省級統籌,有效銜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工傷、失業保險基金統收統支省級統籌制度,完善社會保險待遇合理調整機制,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平穩運行。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法定人群社會保險全覆蓋,提升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水平。建立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醫療需求保障水平。全面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推動城鄉居民醫保向省級統籌過渡,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聯動調整機制,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建設,落實優撫對象普惠優待政策。切實保障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等群體合法權益,重點完善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關愛體系,加強殘疾人服務設施和社會福利制度建設。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鎮棚戶區改造。
48.推進健康吉林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大力倡導預防為主的健康理念,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加大疾病預防體系改革力度,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創新醫防結合機制,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快速檢測能力、應急處置能力、綜合救治能力,構建全域疾病預防、醫療救治的網格化服務體系。加強公立醫療機構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規范發展社會辦醫,推廣遠程醫療。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動多層次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標准化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機構建設,落實鄉村醫生待遇,建立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傾斜的機制和政策體系。發揮我省中醫藥獨特優勢,堅持中西醫並重和優勢互補,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49.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落實國家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鼓勵優生優育,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推進生育全程醫療保健,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我省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調發展,健全居家社區機構互助養老相協調、醫養康養文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實施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支持社會力量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完善居家養老社會支持機制,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豐富養老服務產品供給,培育養老新業態。
50.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延伸,建立規范化的城鄉網格,落實“一村一警”“一網格一輔警”,加強綜治中心標准化、實體化建設,推進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強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激活社會治理體系的基層細胞。推廣長山花園社區基層治理工作經驗,積極探索幸福社區建設新模式。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具有吉林特色、市域特點、時代特征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十三、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吉林
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把安全發展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堅決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確保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
51.落實國家安全責任。完善國家安全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強化各級黨委國家安全委員會領導作用,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屬地責任、監管責任和主體責任,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體制機制,形成黨委統籌攬總、部門各司其職、條塊緊密結合、縱橫聯動推進的工作格局。嚴格執行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制度,加強國家安全執法。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切實維護黨和國家秘密安全,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著力捍衛國家政治安全,構筑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的銅牆鐵壁。
52.有力維護國防安全。常態化落實黨管武裝制度,夯實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基礎,健全國防動員體制機制,構建新時代吉林國防動員體系。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建立科學有效、配套完善的運行機制,聚焦重點領域任務落實,深化資源共享,強化政策協調向實際成效轉化,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持續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統籌推進東北抗聯紀念館、吉林革命軍事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建設。
53.堅決維護邊境安全。堅持興邊與固防有機結合,完善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強邊固防機制,強化黨委組織領導功能,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提升軍地聯合處置能力。以“三道防線”建設為載體,加強邊境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邊防”“智慧邊防”工程,構建物防、技防、人防相結合的新型管邊控邊體系。發展邊境地區特色產業,持續改善邊民生產生活條件,遏制邊境地區人口外流勢頭,實現邊疆繁榮、邊防鞏固。
54.切實維護經濟安全。堅持把經濟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礎工作,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有效維護國家產業鏈安全,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加大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力度,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維護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確保水利、電力、供水、油氣、交通、通信、網絡、金融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55.有效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加強各行業領域安全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強化生物安全保護,提高食品藥品等關系人民健康產品和服務的安全保障水平。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洪澇干旱、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防御工程標准,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健全重要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加強重點城市、重要節點儲備庫建設。深化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各類災害風險調查評估、監測預警預報等制度體系,提升災害綜合防控和搶險救援能力。
56.著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建設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新業態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建立城鄉統籌、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一體的新格局。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密防范和依法打擊暴力恐怖、黑惡勢力、新型網絡犯罪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訪制度,健全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建立經常性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預警干預機制,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十四、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而努力奮斗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廣泛地動員全社會力量,凝聚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磅礡力量。
57.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建立健全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出台重大政策的工作制度,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水平和專業能力。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把各級領導班子配優建強,把干部隊伍管好用好。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干部的激勵和保護,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形成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壓緊壓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進一步加強政治監督,持續抓好政治生態建設,實現正氣充盈、政治清明。
58.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獨特優勢,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做好新時代宗教、僑務和港澳台海外統戰工作,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深化群團改革,進一步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為推動“十四五”時期吉林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促進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完善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推進府院聯動機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促進司法公正,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努力建設更高水平法治吉林。
59.營造振興發展的良好環境。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學深悟透、入腦入心、落地落實上持續下功夫,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吉林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持續深入推進思想解放,引導廣大黨員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堅決破除不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破除制約振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落實發展任務的舉措。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做好群眾教育和組織發動,講好振興發展故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合理引導預期,有效匯聚振興發展合力。
60.完善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體系。各級黨委要把指導“十四五”規劃編制實施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堅持從實際出發,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重大問題。各級政府要根據本建議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科學制定反映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落實本建議確定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編制實施好我省“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和督導檢查機制,確保“十四五”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實現吉林省“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勠力同心,頑強拼搏,為完成“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而努力奮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