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行走吉林丨舒兰白鹅:炖进铁锅,塞进被窝

祝大伟 石天蛟
2022年11月20日14:07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舒兰大米有名,舒兰大鹅要火。当地农民除了种大米,如今纷纷养起大鹅。

11月19日,我们来到位于吉林省东北部的舒兰市,看大白鹅!

今冬第一场雪已将广阔的稻田覆盖。欣赏着雪景,铁锅备好,大鹅就位,炖上品就行了,有啥可看的?当然有!

看鹅棚里为啥养几只鸡。在杨林村农民贺德民家的鹅棚里,1000来只种鹅聒噪地叫着,几只鸡却悠闲踱步啄食。

“这是防黄鼠狼的法子,鸡仔比大鹅警觉,能起到报警作用。咱们自己琢磨的。”贺德民乐呵地告诉我们,今年行情好,养了3000来只白鹅,10月份卖掉了2000只,净挣了10万元。

看车间里鹅绒怎样飞舞。在法特镇一家鹅绒制品企业,车间内分毛机呜呜作响,透过机器上的玻璃窗看过去,里面鹅绒如雪花漫天飞舞。

用手指轻轻捏住一朵绒球,大小如一角硬币,细看绒核白得密实,延伸出的一根根细微绒丝在空气中飘动。

“鹅绒来源鹅胸脯前的一撮绒毛,成长期一年的鹅能产约15克绒。”企业负责人介绍道,目前企业生产鹅绒被、鹅绒衣服等产品达上百种。

在企业产品展厅,轻薄的鹅绒被各式各样,标价三五千元不等。“1公斤鹅绒价格在1000多元。”企业负责人说,企业紧邻屠宰场,鹅肉加工后销往全国餐桌,鹅毛直接送到他们企业。

“咱们企业负责提供鹅雏、养殖技术,最后回收屠宰。”屠宰企业负责人说,企业提供70天养殖出栏的技术,受到农户欢迎,今年农户纷纷跟进养殖。

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舒兰市白鹅养殖量已从年均28万只扩大到227.4万只。带动农民就业约1.5万人,直接带动农民增收4400万元。

眼下,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白鹅产业园区正在加速建设,舒兰市委组织部统筹使用乡村振兴资金在法特镇西良村建设的85栋标准化棚舍的养殖园区已经完工……今年大白鹅产业在舒兰火了起来。

舒兰市出台各项支持政策,正努力改变有企业、没产业,有产品、没品牌的现状,加速推动白鹅产业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让大鹅既能“炖进铁锅”,又能“塞进被窝”,做好精深加工,舒兰白鹅产业正为当地农民插上致富翅膀。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

(责编:关思聪、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