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治理要鲜明为民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推进基层治理的目标方向进行定调,指明推进基层治理关键是要以为民为导向,把基层群众的愿望作为治理的方向,构建与之匹配的治理路径,切实回应好、满足好群众的需求。
要推动服务群众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是服务群众,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回应好,不能被动地看待这个事情、接受群众的反馈,而是要主动的对接好群众的需求。这就要求,广大干部要主动到群众中去,基层党委政府要大量收集民意诉求,决策部署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决策执行过程中要定期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看一看决策部署是不是脱离实际、是不是对服务群众有效果、是不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尤其是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一把手”要亲自抓、盯住抓,帮扶干部和基层干部要具体抓、深入抓,工作结果要主动及时地向群众反馈,切实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解决难事、急事。
要推动服务群众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过去推进基层治理往往呈现“碎片化”倾向,基层治理的实效不够明显往往就在于“碎片化”程度过高,导致各方面的基层治理工作没有串联起来,不仅耗费时间和资源,更难以收到群众的好评。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基层,必须切实对接群众需求,把服务群众由“零散化”向“一体化”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与群众需要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各级党组织要精准聚焦,紧紧围绕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产业经济发展、市场机制健全、社会资本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有价值的服务,构建形成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基层治理要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就要把为民导向贯穿始终,为民服务解难题要成为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事。着眼于满足公众选择,通过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基层治理成效必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显现。(付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