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②)

——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永智

本報記者 吳 丹
2023年05月24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強調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門在提升人力資源水平方面取得哪些實效?如何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如何補齊鄉村教育短板?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永智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提升人力資源水平取得哪些成就、經驗?

  答:人才培養是教育的重要任務,教育是提升人力資源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2022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9.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9.6%,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3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人才、高素質專業人才,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取得上述成就,一是黨加強了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了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確保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二是國家堅持了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10年不低於4%﹔三是教育系統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質量體系,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這些經驗彌足珍貴,為進一步加快教育強國建設,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借鑒。

  問:怎麼理解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

  答: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出現了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必然要求人口發展轉向高質量,由“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以人口質量提升對沖人口數量紅利下沉。人口高質量發展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全面提升人口素質。教育強國的目的是整體提升我國人口素質,把人口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大國,進而變成人力資源強國。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是教育本質的回歸。

  問: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途徑,如何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答:推動“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勢必需要我國教育轉型升級。

  教育理念從學校教育轉向終身教育。一方面,我國正在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群眾對老年教育服務的期盼更強烈了,這要求建成終身教育體系,實現生命全周期的學有所教。另一方面,我國城鄉人力資本存量存在素質提升、職業重配等需求,需要依靠終身教育來促進存量人力資本高級化。在終身教育理念下,我國職業教育空間巨大,能量需要進一步釋放。

  教育價值從知識導向轉向能力導向。知識和能力雖然分不開,但各有側重。目前我國教育總體上是知識導向,應該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和素養培養,特別是關鍵能力培養。推動教育公平從形式公平走向實質公平,為每個公民提供適合的教育,涵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生態。

  教育政策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應繼續延長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賦予人力資本以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除高等教育面臨普及和提高雙重任務外,其他教育都應該全面轉向內涵發展,在公平、質量上做文章,在師資、課程上下功夫。

  問: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目標下,如何補齊鄉村教育短板?

  答:鄉村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鄉村學校量大、面廣、點散。任何時候都要辦好鄉村教育。沒有鄉村教育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教育現代化。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的充分發展,鄉村教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人的社會縱向流動。隨著我國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鄉村教育的短板已不是條件短板,而是功能短板。

  辦好鄉村教育,應充分考慮鄉村人口流動現實,平衡好“在地”邏輯和“流動”邏輯。2022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5.22%。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這清楚地表明,縣城是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的支點。

  為此,補齊鄉村教育短板,應因地制宜,採取縣城集中辦學,或者鄉鎮園區辦學等不同模式。提高寄宿制學校質量,既要“寄”得安全,又要“育”得有效。關注小規模學校質量,落實好縣域教師隊伍建設組合政策。放大鄉村學校功能,使教育中心同時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中心。

  問: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目標下,教育數字化能起到什麼作用?

  答:人類社會不可逆地進入數字化時代,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應充分發揮教育數字化推動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教育數字化,一要做“資源”的文章,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范圍,托升底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二要做“素養”的文章,著力提升學生和教師的數字素養,提高教師運用數字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培養造就適應數字化發展需求的新人﹔三要做“變革”的文章,變革學生學的方式,變革教師教的方式,從工業時代的學校模式轉型為數字時代的終身模式,形成新的教育形態,實現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全面高度統一,國計與民生的全面高度統一。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4日 13 版)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