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用大愛與堅守筑起校園防“疫”長城 ——白城師范學院最美戰“疫”者側記

2022年04月15日11:55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面對疫情肆虐,白城師范學院堅決扛起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自3月11日以來先后實施了校園全封閉管理、靜態管控、有序校內活動等嚴格有效、動態調整的防控措施。一個月以來,駐校師生員工和衷共濟應對疫情大考,全力以赴筑牢校園安全防線,學校防控工作取得較好成效,駐校師生員工六輪全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面臨疫情嚴峻形勢及校園疫情防控的艱巨任務,白城師范學院有這樣一支駐校隊伍:他們主動請戰,挺身而出﹔他們聞令而動,聽從指揮﹔他們堅守崗位,暖心守護﹔他們不講代價,甘於奉獻。35個日日夜夜,他們住在辦公室,以校為家,不僅旰食宵衣謀劃工作,還手提肩扛搬運送餐,連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堅守扛起責任,以大愛守護學生,他們就是白師最美戰“疫”者。

一、是老黨員也是“急先鋒”

此次駐校工作有許多60、70后的黨員干部職工,他們大部分都已年過五旬,有的甚至即將“奔六”退休,但無論是學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基層黨總支書記、院長,還是普通教職工,在學校疫情防控吹響“集結號”的那一刻,他們忘卻年齡,奮不顧身,打頭陣、沖在前,化身校園阻擊戰的“急先鋒”。

3月11日第一批駐校、連續奮戰月余的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李武成。“我是一名有著29年黨齡的黨員,更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學工管理者,干好疫情防控工作,守護好學院420名學生的平安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黨員就要站得出來,才能給學生和家長吃下定心丸。”沒有豪言壯語,卻是一名老黨員最深情的表白。

為學生運送礦泉水的“奔六”小伙兒——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高海清

駕駛私家車為學生跑腿送餐的“奔六”外賣小哥——經濟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李躍軍

跑腿送餐的“奔六”外賣小哥——文學院黨總支書記呂作民

跑腿送餐的“奔六”外賣小哥——體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李宇明

克服“腰疾”不下“戰場”的土木工程學院院長王艷,“奔六”廚娘帶給孩子們媽媽般的味道

除了統籌謀劃防控工作,他們還跟年輕人一樣,手提肩扛送水送餐、運送物資,給予學生們父母般的照顧。食堂、宿舍、超市、倉庫,到處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汗水打濕了花白的頭發,浸透了黨員志願者的“紅馬甲”,如果不是勞作以后略顯遲滯的腳步和辦公室的藥瓶、熱水袋,可能連他們自己都忘記了歲月留下的勞損、鐫刻的年輪。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老黨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歲月易老、初心如磐。

奮戰在防控一線的42名黨員教師志願者組成的“黨員突擊隊”,有老黨員,也有小年輕,他們身著“紅馬甲”,奔忙在巡邏值守、核酸檢測、環境清理、食堂物資搬運、餐食配送、后廚幫廚各個崗位,甘做學校“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我報名”“我能去”是黨員突擊隊隊員工作群裡最常說的話,他們站排頭、做表率,用愛守護學生安全,用心詮釋責任擔當,踐行著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二、是“頂梁柱”也是“螺絲釘”

80、90后的駐校教職工,都是家裡的“頂梁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校園安全、學生平安重於泰山。校園封閉管理,他們義無反顧告別父母妻兒駐校工作,心甘情願地成為學生的“守護神”、防控體系上的“螺絲釘”,但誰也不知道,或許他們家中有年邁病弱的父母,有蹣跚學語的稚子,有身懷六甲的愛人……汗水背后浸漬著淚水,詮釋著中青年骨干教職工“舍小家為大家”的責任擔當。

遠遠眺望的愛,隔空傾訴的情

離家駐校一月有余,家人的理解支持,家人的關心期盼,家人的無盡思念,透過一紙家書、一段視頻、一次遠遠的眺望,化作同心戰“疫”最堅強的后盾,觸碰公而忘私最柔軟的淚點。

這是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宋啟明的女兒格格給爸爸寫的一封信,已經許久未見到親愛的爸爸,她用稚嫩的筆跡,天真、朴素、動情的話語,訴說著女兒和全家人的牽挂。

這是政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李智仁的兒子寫給父親的一封信,已經30天未見到爸爸,佑佑第一次和爸爸分開這麼長時間,數日不見,已經成為小小男子漢,爸爸在外做學子的守護者,佑佑在家為媽媽撐起一片天!

這是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於健的妻子在校園外拍攝的一張照片,那時候的白城市還未實施靜態管理,思念爸爸的女兒苦苦央求媽媽帶她看看爸爸,蹲在校園圍欄外的小小背影,因為防疫規定隻能遠遠安慰女兒的爸爸,此時按下手機快門的媽媽,心中的酸楚思念是不是還未來得及表達?觸手可及的照顧關愛都留給了學生,待疫情結束再給家人一個大大的擁抱吧。

在校園圍欄處遠遠眺望的三個人,小的有點分辨不清,那是校園安全處王群的父母和兒子,同樣是分別許久,同樣是白城市還未按下“暫停鍵”的時候,年幼的稚子、年邁的父母,隻能隔著圍欄,遠遠地看一眼正在工作的父親、兒子,告訴他家裡都好,你放心守護學校的孩子們吧。

這是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夏立利與兒子視頻通話的一張截圖,分別近一個月的父子,隔著手機屏幕訴說思念,年幼的孩子已經泣不成聲,手機這端的爸爸,心裡滿滿地裝著學生才能有這種犧牲與堅守吧?

忠孝兩難全,大義挺在前

黨員突擊隊員、人力資源處趙嚴老師,父親因為腦梗常年臥病在床,母親也因多年前患腦溢血而留下了后遺症,常年靠藥物維持,在學校實行封閉管理時,他第一個向部門報名駐校,作為家裡唯一的孩子,隻能把父母托付給保姆照顧。入校以后,趙嚴時刻牽挂著母親病情,不論多累,都會抽空與父母通話。駐校期間,他白天要做好各項防控工作任務,幫助搬運物資,晚上回到辦公室,還要完成部門的業務工作,24小時兼顧教職工熱線的接聽,在有點陰冷的辦公室,一張簡易床、一台電腦,他常常廢寢忘食、甚至通宵達旦。一天,趙嚴突然接到家裡的電話,稱他的母親突發腦溢血正在搶救,他強忍悲痛認真交接工作,辦理了離校手續后奔赴醫院,最終還是沒能照顧母親,成為了他這輩子永遠的遺憾。

體育學院輔導員孟繁軍老師,自學校開始封閉管理便駐校工作,與學生同吃同住,全心全意做好學生管理和服務工作。為了讓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他建立了家校互聯微信群,耐心細致地解答400多名家長提出的問題。送餐、送水、送生活物品、搬運物資成了每天的工作日常。接送轉運隔離學生40人,因閉環管理,學生心情郁悶,孟繁軍通過微信,經常談話談心到凌晨。這期間,他用細心、愛心、耐心護著每一位學生。提到母親,孟繁軍眼眶有點濕潤,前幾天,母親突發腦血栓,右手行動不便,說起話來都艱難,隻有同樣年邁的父親獨自照顧。一面是為人子應盡的義務,一面是為人師應擔的責任,兩難選擇面前,他得到了父母的理解支持,父母用最朴素而偉大的愛,支撐著孟繁軍守護學生的信念。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在疫情大考面前交上了合格答卷,作為兒子,虧欠父母的恩情可能永遠報答不完,唯有全力守護學子平安,才能慰藉父母最朴素的期盼。

堅守在防控一線的“准爸爸”

人力資源處教師單東東入校學校工作之前,面對懷孕妻子8個月的妻子,有點難以開口,同為學校黨員教師的孟凡爽看出了他的心思,故作輕鬆地告訴他:“我沒事,你去吧”。義無反顧的支持,一別就是二十多天。入校后的單冬冬很忙很累,作為黨員突擊隊員,他身兼維護食堂、超市秩序的“執勤員”,校園環境清理的“保潔員”、學生的“送餐員”、駐校教職工行程軌跡的“統計員”,當然還有最辛苦的物資“搬運員”。但再忙再累,他也還是有著所有“准爸爸”一樣的心心念念,被問及毅然入校會不會放心不下,他略顯不好意思地說:“我走之前,跟孩子說了,爸爸要離開一段時間,盡管不太放心,但我要用最有意義的方式迎接你的誕生。”親愛的小孩,你的人生第一課那麼獨特、彌足珍貴,因為那是舍小家為大家的大愛彰顯。

用玻璃杯拔火罐的“戰地”記者

獲悉學校要實施封閉管理,黨委宣傳部教師張健軍主動請纓,“部長,讓我駐校工作吧,戰地要有士兵,更不能少了記者”。駐校一個多月,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以上,以相機紙筆為武器,向學生、向家長、向社會講述白師戰“疫”故事,傳遞白師戰“疫”聲音。白天,他扛著二十幾斤的攝像設備走遍校園的各個角落,恨不能有分身之術,把師生同心戰“疫”的每個瞬間都定格成為永遠,遇到送餐、搬運、站崗巡邏等緊急任務,他也及時補位、主動承擔﹔晚上,他整理素材、制作視頻,通宵達旦更是家常便飯,日平均拍攝整理照片1500余張,視頻超20G,一個月完成的制作任務比平時的三倍還多。長期的超負荷工作,他的肩周、頸椎宿疾頻發,無法系統休息、治療,他就在辦公室用玻璃杯拔火罐緩解疼痛,還笑稱屬於中醫療法。他用堅韌、樂觀、忘我、敬業的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以腳步丈量校園的后勤服務人員

校園封閉管理后不久,一條“39796步”的官方微信推文火遍白師朋友圈,還引起了社會媒體的關注。39796步,是后勤服務處常春光一天的微信運動步數,相當於走了30余公裡的路程,如果按照校園周長來計算足足繞了校園11圈。盡管駐校教職工每天奔波的腳步都很匆忙,但是常春光匆忙的腳步卻常常佔據微信運動排行榜的榜首,甚至有一天行走5萬多步的時候。很難想象,這樣的步數還常常需要負重前行。作為一名普通的后勤服務人員,常春光負責學校園丁餐廳食材消殺、運送,挑選、清洗等工作,還協助后勤服務處負責人管理食堂從業人員,每天晚上到食堂從業人員臨時住宿的教學樓與他們同住。連續高強度工作一個多月,他每天躺下就累到起不來,但是想到學校那麼多學生和駐校教職工的后勤保障,第二天一早他又忘記疲憊滿血復活。我們採訪常春光老師時,他擺擺手表示“大家都在做這些,我沒什麼可說的,為了學生,為了學校,大家都沒停,我作為一名黨員,更不能停。”以腳步丈量校園,用平凡書寫擔當,微光成炬,星火燎原。

三、是小樹苗也是“紫丁香”

在大部分學生按照學校疫情防控要求宅居寢室、雲端上課,得到學校傾心呵護、全力守護的時候,有一群穿梭在校園的“紫馬甲”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就是“紫丁香”大學生志願者。這2000余名孩子青春出列,主動請戰,無私協助老師、服務同學,為學校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強大的新生力量。他們有的化身為送餐遞物、傳送關懷溫暖的“服務員”,有的化身為統計防疫數據、宣講防疫政策的“信息員”,有的化身為維持人員秩序、服務防疫大局的“引導員”,有的化身為肩扛攝像機、手握話筒紙筆的“通訊員”,他們用年輕的肩膀扛起愛校護校的責任,在校園保衛戰中淬煉硬核青春,在疫情大考面前展現了白師學子的熱血擔當。

雙向奔赴的愛 一名大學生志願者的告白

富文奇是一名來自甘肅酒泉的外國語學院大四學生,個子不高,甚至顯得有點單薄。校園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后,他第一時間加入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當中,送餐送水,用瘦小的肩膀扛起青年的責任擔當。“四年來我享受著獎學金和助學金,學校給了我一個安全無憂的環境,保証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讓我無后顧之憂。如今在我即將畢業之際,我的母校白師和我的第二故鄉白城遭受疫情的威脅,我一定要挺身而出,貢獻力量,與疫情戰斗,保護學校安全。學校裡有我親愛的老師,同窗四年的兄弟姐妹,還有無數可愛的學弟學妹,我擋在前面多出一份力,他們就能多一份安全。外國語學院領導老師四年的悉心教導,將我從一名普通學生培養成長為一名學生黨員。當下正是考驗我的時候,我希望經過磨練,能當得起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稱號,不辜負老師們四年的教導與栽培。”

“青年突擊隊”隊長 青春出列“排頭兵”

體育學院 2020級廉海龍是學校“青年突擊隊”的隊長。他在志願服務中充分發揮“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認真安排好隊員的早、中、晚一次3小時的出崗任務后,勇挑重任,每天堅守崗位9個小時,維持學生購買生活必需品時秩序,檢查同學們口罩佩戴情況,對密集人流進行疏導,檢查食堂后勤和服務人員佩戴口罩情況。學校實施靜態管理后,青年突擊隊成為送餐的重要力量,隊員們從不退縮,在廉海龍帶領下,不怕苦,不怕累,聽從指揮,服從安排,確保了送餐服務井然有序。廉海龍說,我很榮幸能夠從事志願服務工作,為大家做一點事情,為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我覺得十分有意義。

四、是家人也是“戰友”

在學校疫情防控一線,有一些把“家”搬到學校的教職工,他們有的是小夫妻,雙雙駐校工作,有的是父女,兩代人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是親人、是伉儷,更是並肩作戰的“戰友”,他們以校為家的精神,為學校支撐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底氣。

父女齊上陣 護校兩代人

后勤管理處校園管理中心主任杜建中,是一名有32年黨齡的黨員。在疫情防控期間,他第一批報名駐校,並一直堅守崗位,在完成校園環境清理、教學樓辦公樓保潔、垃圾清運、小型維修、環境綠化美化等本職工作的同時,承擔了疫情期間的消殺工作,每天工作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為了有效切斷疫情流入校園的途徑,同時保障物資運輸渠道的暢通,杜建中帶領6名消殺人員一絲不苟、甚至不眠不休進行消殺,每人至少噴洒消毒藥達到300斤左右,每天都要負重行走十幾公裡。

杜老師的女兒杜傳是經濟管理學院一名教師。3月11日,有著做過志願服務經驗的她,與父親一起申請駐校。駐校期間,她積極參與維護核酸檢測秩序、物資進校消殺、食堂幫廚、環境清理、維護食堂超市秩序等志願工作。杜傳表示,學校是我們共同的家,能跟爸爸並肩作戰,守護校園防控安全,既有底氣也感到自豪。

鞋子走破求助工會的駐校夫妻

學校工會在征詢住校教師困難時,一位后勤工人提出的困難格外引人注目,“我們兩口子住校,我鞋子走漏了,行走不便,學校能否提供一雙43碼男鞋”。這對很多同事都不太熟悉的夫妻,才走入大家的視線。鮑龍飛是學校后勤服務處翠英公寓管理員兼職電工,校園靜態管理以后,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還負責為學生取餐、帶領清掃員搞好室內衛生、做好消殺。同時,作為一名黨員,他還加入了黨員突擊隊,參與物資搬運和校內環境衛生清掃工作,10噸土豆、2萬斤白菜,大米、豆油……他已經不記得參與過多少次搬運任務。他的愛人是校醫院的孫雪老師,堅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負責收集匯總工作材料、管理藥房藥品銷售、處置師生日常和突發疾病、管理隔離學生,做好醫護保障,參與核酸採集,經常累到沒有力氣吃飯。由於家中父母身體不好,駐校工作之前,夫妻權衡再三,將孩子送到親戚家照顧,每每與分別一個月的父母視頻,孩子總是想念得泣不成聲,最長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來”。

不同的崗位 相同的堅守

趙宇、郝欣夫妻,一個是黨委宣傳部的“戰地”記者,不僅要做好宣傳本職工作,還要雲端教書育人,作為黨員突擊隊員,一有時間,他還往返於公寓、食堂、超市之間,駕駛私家車當起“外賣小哥”。一個是基層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學生公寓臨時黨支部書記,不僅要管理服務音樂學院402名在校學生,還要帶領十一公寓臨時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夫妻駐校連續奮戰一個多月,分別在各自的崗位堅守忙碌,盡管校園不大,但卻鮮少見面,每天隻能通過手機傳遞簡單的問候鼓勵。

共同的戰線 相同的信念

鄭成志、金鈴夫妻二人都是學工管理人員,千方百計把學生守護好是他們共同的信念。鄭成志是黨委學生工作部的一名普通黨員教師,負責每日統計、報送各項數據與材料,挖掘各學院、各公寓的學生工作亮點,同時還充任派送各類防疫、生活物資的“快遞員”。金鈴是歷史文化學院的一名輔導員老師,負責指導、管理、服務2020級和2021級的236名學生,作為十二公寓臨時黨支部的紀檢委員,同時還兼任了公寓內一千多名同學的“服務員”。雖然同是奮斗在校內學工戰線的“戰斗員”,兩人還在一個在學生公寓內駐守,但一個多月卻很少見面,日夜連續奮戰中偶爾一句暖心的問候,千言萬語,互道珍重。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