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到二〇二五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百分之三十八點五

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權威發布)

本報記者  陸婭楠
2022年03月31日09: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和參與國際體育合作的程度,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明顯改善,全民健身參與程度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如何引導優質資源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如何深化體衛融合,讓“運動是良醫”成為社會共識?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30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表示,《意見》提出8方面29條政策措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構建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21年底,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97.1萬個,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4.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41平方米,分別比2013年增長134.3%、71.2%和65.1%。

  “這些年,各級財政都加大了對健身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空前。”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表示,總體看,我們與體育強國建設和健康中國的目標要求還存在距離。

  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期待的內在要求,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意見》提出兩個階段性目標——

  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標准更加健全、品質明顯提升,社會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務實現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管,群眾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

  到2035年,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閑成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居於世界前列。

  完成預期目標,要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

  《意見》提出,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構建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和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推進體育公園建設,推動體育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沿太行山和京杭大運河、西安至成都、青藏公路打造“三縱”,沿絲綢之路、318國道、長江、黃河沿線打造“四橫”,構建戶外運動“三縱四橫”的空間布局﹔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帶頭開放可用於健身的空間,做到能開盡開……

  李建明介紹,“十四五”期間計劃統籌利用各類中央資金,在全國推動建設2000個體育公園等健身設施,完成5000個鄉鎮街道體育健身設施補短板項目。

  讓人口成為資源配置的“定位器”

  近些年,人民群眾參與健身運動的熱情日漸高漲,城市裡“一場難求”與郊區、農村設施閑置並存的情況也日益明顯。

  “讓人口成為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定位器’。”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介紹,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時,把常住人口數量作為一個重要的資金分配考慮因素,引導地方優先在人口密度大、輻射人口多、體育設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設公共體育設施。

  當前一些城市、農村的常住人口在流出,這些地方往往具有發展戶外運動得天獨厚的條件。歐曉理表示,將引導這些地方利用自然生態資源,支持打造一批親近自然、集約高效的戶外運動設施,助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我們將編制戶外運動發展專項規劃,讓人民群眾在祖國錦繡山河中,享受戶外運動的精彩。”趙辰昕說。

  拓展全民健身的群眾基礎

  推動全民健身,需要廣泛的群眾基礎。怎麼能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全齡友好,為各群體提供便利。《意見》提出,建立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設施器材標准,培養未成年人參與體育項目興趣。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向青少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為老年人使用場地設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幫扶,解決老年人運用體育智能技術困難問題。營造無障礙體育環境,為殘疾人參與全民健身運動提供便利。

  從小抓起,培養終身運動者。《意見》要求,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讓每個青少年較好掌握1項以上運動技能。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人郝風林介紹,截至2020年,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率為92.8%。“下一步,將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和社會公共體育場館雙向開放。”

  發揮工會作用,提高職工參與度。《意見》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配備健身房和健身器材。鼓勵工會每年組織各類健身活動,並將此納入工會考核內容。鼓勵按照《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規定,使用工會經費為職工購買健身服務。

  “《意見》的出台,有助於激發職工參與全民健身,進一步發揮工會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全國總工會財務部負責人李穎敏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31日 02 版)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