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地球之腎”,吉林省第一批省級重要濕地名錄來了!
輝南龍灣濕地(資料圖片)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蓄洪水、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濕地保護法由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並將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保護進行立法。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先后出台《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濕地保護管理規定》《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
吉林濕地面積廣闊,如何加強濕地保護更顯重要。
在第26個“世界濕地日”即將到來之際,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吉林省第一批省級重要濕地名錄,公布吉林省認定的第一批21處省級重要濕地。
目前,吉林省有國家重要濕地3處,省級重要濕地21處。省級重要濕地是指濕地在典型性、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經省政府同意並公布的濕地。
第一批21處省級重要濕地包括:通榆向海濕地、鎮賚莫莫格濕地、鬆原查干湖濕地、乾安大布蘇濕地、通化哈泥濕地、輝南龍灣濕地、農安波羅湖濕地、安圖園池濕地、敦化黃泥河濕地、汪清上屯濕地、長白鴨綠江源濕地、輝南大椅山濕地、和龍海蘭江源濕地、大安牛心套保濕地、長白泥粒河濕地、和龍泉水河濕地、八家子古洞河濕地、農安太平池濕地、敦化秋梨溝濕地、汪清嘎呀河濕地、白山珠寶河濕地。其中,向海、莫莫格、通化哈泥濕地已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納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通榆向海濕地(資料圖片)
濕地類型較為豐富,分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吉林省東部主要是長白山林區的森林沼澤濕地﹔中部主要是以江河湖泊為主的湖泊濕地﹔西部主要是鬆花江、嫩江流域為主的內陸河流及平原沼澤濕地。近年來,吉林省堅持以濕地全面保護為根本,以增強濕地生態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為目標,加快構建濕地保護法治體系,逐步健全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制度,持續完善濕地分級管理,科學實施濕地生態修復,系統開展濕地監測和保護監管,提升濕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實施意見》要求,吉林省根據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將全省濕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將東、中、西部濕地分批列入不同級別的濕地名錄,向社會公開發布,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建立全省完善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
鬆原查干湖濕地(資料圖片)
濕地保護體系逐步健全,保護與恢復工程縱深推進
吉林省按照“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把區位重要、自然特征明顯、保護價值較高、受威脅嚴重的濕地盡可能劃建為保護區或濕地公園。2021年,吉林省新建長白間山峰、德惠大白水、梅河口帽溝、通化縣朝陽等4個省級濕地公園。目前,吉林省已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7個,其中國家級濕地保護區8個,省級濕地保護區9個。全省已建立濕地公園36個,其中國家濕地公園23個,省級濕地公園13個。吉林省范圍內初步形成了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多種保護方式構成的濕地保護體系。吉林省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在莫莫格、查干湖濕地開展退耕還濕工程建設,完成退耕還濕24000畝,有效恢復和擴大了濕地面積,保障了候鳥棲息地安全。在向海、波羅湖、大安牛心套保等重要濕地開展了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修復退化濕地1200公頃,實施生態補水3200萬立方米。
鎮賚莫莫格濕地(資料圖片)
吉林省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增多
吉林中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湖、泡密布,濕地面積廣闊。多年來,吉林省先后建立了多個濕地保護區,並實施了河湖連通、濕地引水等多項保護工程,有效保護了吉林中西部濕地野生動植物資源,珍稀瀕危種群得到持續恢復與發展,白鶴、東方白鸛、天鵝、白頭鶴等珍稀瀕危濕地野生鳥類在吉林停歇覓食數量持續增長。去年進入10月份,吉林中西部各濕地保護區,陸續迎來大批候鳥,它們在廣袤的濕地上,或飛翔,或覓食,或追逐……
全省濕地保護率由6年前的35%提高到47%。吉林省有濕地野生動物297種、濕地高等植物613種。濕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濕地農業、生態旅游等濕地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
(王帝元 魏靜 趙日玲 圖片由吉林省林草局宣傳中心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