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瀚海中點亮“能源之光”

——吉林省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之“雙基地”篇(下)

2021年11月09日11:20 | 來源:吉林日報
小字號

十月的吉林,秋高氣爽,風輕雲淡。

汽車馳騁,一路向西,經鬆原,至白城。途中可見一台台風機如白色森林,一片片光伏電板如藍色海洋……一幅精心描繪的“風”“光”產業畫卷,正在白山鬆水間壯麗舒展。

風能、太陽能資源豐足,早在十余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區就獲批打造國家首批7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之一。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近年來,吉林省穩步推進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開發利用,並帶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實現資源開發與裝備制造相互促進。

而“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則把吉林省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上升到戰略層面。它通過打造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牢牢把握能源安全主動權,從而為吉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這無疑又為吉林省清潔能源發展添了一把“火”。

願景——打造成國家鬆遼新能源保障基地核心區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吉林省將結合東中西“三大板塊”區域發展戰略和“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打造新能源發展三大板塊。其中,西部集中開發“風”“光”資源,形成綠色能源生產區。充分發揮吉林省西部地區豐富的“風”“光”資源和充裕的土地優勢,利用魯固直流特高壓通道和“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等電力外送條件,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建設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即消納基地、外送基地、制氫基地。

這其中,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作為電源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於此,吉林省提出了初步願景——將該基地打造成為國家鬆遼新能源保障基地的核心區、吉林“陸上風光三峽”的主體區。大基地內形成省內消納、外送和制氫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子基地﹔

規劃目標——計劃到“十四五”末,全省新能源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其中,風電裝機2200萬千瓦以上,光伏裝機800萬千瓦以上。

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主要包括白城、鬆原兩市及四平雙遼市,涵蓋3個市、11個縣(市、區),幅員面積約5.1萬平方公裡。區域內人口稀少,每平方公裡80人,地勢平坦,多分布草原、濕地、鹽鹼地等,可用於開發風光發電的土地達9230平方公裡,非常適合大型風光基地建設。

該區域風光資源豐富,新能源可裝機容量9080萬千瓦,佔全省可裝機總量的79%。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在3500小時,屬三類地區,可裝機容量約5360萬千瓦﹔太陽能年均日照時數在2600—3000小時,屬二類地區,可裝機容量約3720萬千瓦。

截至今年9月份,該區域內已建成新能源發電裝機737萬千瓦,佔全省裝機總量的77.4%,其中風電536萬千瓦、光伏201萬千瓦。

內引——擴大用電增量,提升自身消納能力

規劃、願景落定,實施是關鍵。截至今年9月,基地在建新能源項目571萬千瓦,總投資405億元,其中風電530萬千瓦、光伏發電41萬千瓦,已全部完成核准,正在推動項目建設。

吉林省謀劃通過白城市、鬆原市兩個“綠電”園區低電價和“綠電”優勢進行招商引資,擴大用電增量,提升省內自身消納能力。爭取到“十四五”末,兩個園區用電量達到200億千瓦時,配套新能源裝機800萬千瓦。

今年9月22日,是第一個“白城清潔能源日”。在這一天,白城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向群眾宣傳碳達峰、碳中和及清潔能源知識。白城市新能源及氫能產業展廳對廣大市民全天開放,為市民解讀白城市新能源及氫能發展現狀和發展規劃。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這一理念,已深深印刻在鶴鄉人民的腦海中。

光伏板熠熠生輝,大風車不停轉動,大自然蘊含的無限能量被人類汲取。通過閃亮的燈帶,仿佛肉眼就可看見這些清潔能源被傳輸到園區的各個角落……在白城市新能源與氫能展館內綠電產業示范園區的沙盤上,微縮的園區景致令人對清潔能源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基於清潔能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在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白城肩負參與構建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重任。“十四五”期間,白城市將全力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向下游產業延展,向關聯產業鏈裂變。

而參與建設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的另一“大戶”鬆原市,則緊緊圍繞打造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目標,通過積極引入氫能開發、風機制造、燃料電池、儲能設備等關聯產業,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工作,加快形成產業集聚,力求早日把新能源打造成為千億級的主導產業。

鬆原市長嶺縣,在龍鳳湖20萬千瓦風電項目建設現場,制氫站綜合樓、配電室、動力用房、制氫車間等各建筑物主體工程已完工,主要設備安裝全部完成,風電場一期風機吊裝正在施工中。

“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進度的70%,完成總投資15.9億元中的8.6億元,現在看,今年末竣工投產不成問題。”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同樣火熱的場面出現在白城市通榆縣三一風電裝備技術有限公司主機中心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緊張作業,巨大的風機部件變槳和機艙罩讓人仰視。

車間主管何昂告訴記者,以前,塔筒高80米,葉片長40米﹔現在,塔筒有140米高,葉片有80多米長,每分鐘發電量提高4倍多。不僅風機機型更新迭代,風機國產化率也達100%。

伴隨著華能、大唐等能源開發企業,三一集團等能源裝備制造龍頭企業陸續進駐,吉林省在建設能源基地的同時,構建全產業鏈一體化的清潔能源產業的步伐也悄然加快。

“風”“光”無限的同時,在吉林省西部,另一種新能源——氫能開始嶄露頭角。新能源轉化(制氫)基地利用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全過程可實現零排放、零污染、可持續。

行走在白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批與眾不同的公交車格外引人注意——白色車體上印著藍色H字樣,標志著氫燃料汽車的“特殊身份”。這批公交車就是由一汽解放商用車開發院自主研發設計,一汽解放長春智慧客車分公司制造生產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車廂內寬敞明亮,車輛運行起來安靜平穩,通過氫氧離子的化學反應發電為車輛提供動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行駛過程中唯一的排放物是水。

據了解,該公交車具有補充燃料時間短、續航裡程長等特點。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加氫時間僅需15分鐘,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在城市公交使用及節能方面更具優勢。

發展氫能產業,吉林省力求通過風能、光能等新能源來電解水制氫,不僅解決了清潔能源消納問題,更為光伏產業發展拓展了空間。

吉林省謀劃繼續推動“長春—鬆原—白城”氫能走廊建設,將白城、鬆原等西部城市打造成為國家級“綠氫”規模化供應基地,建設“中國北方氫谷”。到“十四五”末,年生產氫氣達到5萬噸。

強網——完善電網結構,打通外送通道

電源建設逐步擴展、發電量不斷攀升,如何合理消納成了下一步問題。除就地消化外,向外輸送也是消納電力的重要路徑。堅強智能的電網網架是助力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發展的基礎之一。

“十一”前夕,在大唐吉林600兆瓦吉電南送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冒著秋雨進行基礎挖掘工作,機械聲、口號聲交織譜寫出一幅繁忙的生產圖畫……

位於洮南市的大唐吉林600兆瓦吉電南送項目基礎工程建設過半,150兆瓦風光互補“光伏+”工程完成三分之一,這也是吉林省整體規模最大的風光一體化項目。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17.5億度,節約標准煤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排放量超136萬噸。

為了確保配套工程與新能源項目同步規劃、同步核准、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國網白城供電公司正加快推進配套送出工程建設進度。“我們正加快推進存量項目和新增項目審批,開辟綠色通道,簡化並網手續,加快配套工程進度,盡全力確保配套送出工程按期投運,為風光發電項目早日並網發電、全省‘雙碳’目標早日實現多作貢獻。”該公司負責電網規劃工作的副總經理朴哲勇說道。

為完善吉林省電網結構,吉林省將推進乾安、向陽、甜水、昌盛、龍鳳5個500千伏變電站新建擴建工程,提升電網匯集能力和送出能力。協調電網提前跟進新能源項目布點,保証電網送出工程與風光發電項目進度相匹配,實現風光發電項目與送出工程同步規劃、同步核准、同步建設、同步投運,為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發展提供支撐。

為支持電網建設,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圍繞吉林省經濟發展、能源發展大局,不斷加強電網規劃與新能源規劃、土地利用、環境保護、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規劃的銜接,進一步升級500千伏電網網架結構。“十四五”期間,該公司將繼續加大投資規模,規劃投入43億元,新建、擴建6座500千伏變電站,新建線路2358公裡,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西部鬆白電網結構,滿足清潔能源大規模發展需求。目前,正加快推進500千伏乾安變、雙陽變新建和昌盛、龍鳳變擴建工程建設,力爭年內建成投產向陽變電站擴建工程。

在就地消化的同時,吉林省把向外輸送作為消納電力的重要路徑。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吉林省還力爭打通外送通道,借助魯固直流以及正在推進的吉電南送特高壓外送通道將優質清潔能源電力送往華北、華東等地區,涉及京、津、冀、魯、豫、江、浙、滬8省(市)。

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全力打造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吉林省力爭以“低碳吉林”“綠色吉林”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不竭動能。(記者 王亮 趙廣欣 楊悅 有刪減)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