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關於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

3.開展專場普法宣傳活動,廣泛吸引群眾參與互動。
33.加強工作載體和隊伍建設。完善法治影視戲曲作品開發推廣扶持政策,加強宣傳、法治等部門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合作,適時組織優秀作品征集、評選等主題活動。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組織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藝團體開展法治文化基層行等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加強跨區域協調合作,努力打造“鬆花江普法行”等大型法治文化活動品牌。統籌促進各類文化人才隊伍發展,統籌運用社會資源,建立健全培訓和管理制度,加快培養多層次法治人才隊伍。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法治文化名家、代表人物,依托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群藝館,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創作、文藝演出、故事宣講專(兼)職隊伍,扶持基層文化骨干、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參與和開展適合基層的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專欄3 “鬆花江普法行”專項活動
1.聯合黑龍江省、水利部鬆遼委等在鬆花江全流域開展普法行活動。
2.在流域內每個縣(市、區)集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活動。
3.聯合相關執法部門開展保護生態環境執法現場推進會。
4.拍攝展映“鬆花江普法行”宣傳片。
(三)促進法治文化傳播
通過各種傳播途徑和手段,使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和要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以講好法治故事為著力點,加強法治文化傳播能力建設。
34.發揮新媒體作用。充分利用現代傳媒陣地,發揮新聞媒體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的特點和優勢,進一步發揮互聯網、移動通訊等新興傳媒作用,打造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播平台。圍繞拓展合作空間,加快長吉圖開發開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突出對外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優越性、新時代法治建設實踐成果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講好中國遵循國際法故事,展示吉林良好法治形象,積極對來吉、在吉外國人開展法治宣傳,引導其遵守我國法律,保障其合法權益。
五、推進普法與依法治理有機融合
(一)加強基層依法治理
以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吉林法治吉林為目標,著力打造基層社會依法治理新格局,推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依法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依法治理共同體。
35.深化法治鄉村(社區)建設。實施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完善和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開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題實踐活動,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建設模范守法家庭,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加強鄉村(社區)依法治理,探索實行積分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推廣長山花園社區基層治理工作經驗,積極探索“法治·幸福”社區建設新模式。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加強動態管理,提高創建質量。
專欄4 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1.以村干部、村婦聯執委、人民調解員、網格員、村民小組長、退役軍人等為重點,加快培育“法律明白人”。
2.制定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工作規范。
3.加強培訓、考核和動態管理。4.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36.深化依法治校。深入推進“法律進學校”,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體系,加強學校法治文化建設,切實提升依法辦學、依法執教的意識和能力。落實“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制度,推進教師網絡法治教育培訓,5年內對所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進行1次輪訓。進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機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有針對性地開展防范校園欺凌、性侵害等方面法治教育,深化學校及周邊環境依法治理。
37.深化依法治企。圍繞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推動營商環境進入全國第一方陣,著力打造更加優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努力實現和深化部門聯合推進、企業廣泛歡迎的互動型依法治企、法治惠企、法治護企等專項活動。進一步深化“法律進企業”,落實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制度。通過組織開展企業法治文化建設研討會、依法治企誠信經營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提供集中、優質的法治教育機會和平台,不斷加強企業法治文化建設,提高經營管理人員依法經營、依法管理能力。推動企業合規建設,防范法律風險,提升企業管理法治化水平。
專欄5 企業合規建設
1.將法治作為企業學習重要內容,組織開展對省內各類企業主要負責人的法治培訓,增強依法誠信經營意識與合規理念。
2.完善合規管理體系,推動企業將合規管理融入業務工作全流程各環節。
3.引導企業加強境外經營合規管理,提高法律風險防范意識。
4.加強企業合規人才隊伍建設。
(二)深化行業依法治理
支持、推動和促進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發揮社會組織對其成員的行為導引、規則約束、權益維護作用,形成依法有序的運行機制。
38.引導和支持各行業依法制定規約、章程,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實現行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依法維護成員合法權益。推進業務標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規審查到位、防范化解風險及時、法律監督有效的法治化行業治理。
39.深化“法律進網絡”,加強對網絡企業管理和從業人員法治教育,推動網絡企業自覺履行責任,做到依法依規經營。完善網絡管理制度規范,培育符合互聯網發展規律、體現公序良俗的網絡倫理、網絡規則。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引導廣大網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三)開展專項依法治理
圍繞服務落實國家安全責任、維護地方經濟安全、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等,不斷加強專項依法治理工作水平,充分發揮普法依法治理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確保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邊境長治久安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40.加強社會應急狀態下專項依法治理,開展公共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救災、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傳教育,促進全社會在應急狀態下依法行動、依法辦事,依法維護社會秩序。
41.堅持依法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有機結合,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加強對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區域治理中法治狀況的研究評估工作,大力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著力提高普法針對性實效性
(一)在立法、執法、司法過程中開展實時普法
充分發揮和整合各立法、執法、司法機關業務部門和普法責任部門資源,融合專業技術和普法聯動互動優勢,把普法教育貫穿於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讓人民群眾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法律知識,進一步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一致等法治觀念。
42.把普法融入立法過程。在地方性法規制定、修改過程中,通過公開征求意見、聽証會、論証會、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形式擴大社會參與。通過立法機關新聞發言人等機制解讀法律問題,回應社會關切。嚴格落實國家關於制定司法解釋過程中相關普法工作要求。
43.把普法融入執法、司法過程。落實國家有關要求,積極制定執法、司法辦案中開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加強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相關法律規范的普法宣傳,把向行政相對人、案件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法融入執法、司法辦案程序中,實現執法辦案的全員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中,加強普法宣傳。在行政復議工作中,利用受理、審理、決定等各環節實時普法。充分運用公開開庭、巡回審判、庭審現場直播、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等形式宣講法律,釋法說理。
44.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務過程。法律服務工作者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調處矛盾糾紛、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處理時,加強釋法析理,引導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依法辦事。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及時有效的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法律的溫暖和力量。
45.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健全以案普法長效機制,按照國家相關制度,健全完善和落實我省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和典型案例發布制度。培育以案普法品牌,針對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遇到的具體法律問題及時開展普法。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例向公眾進行法律解讀,使典型案(事)例依法解決的過程成為全民普法的公開課。
(二)充分運用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
完善社會力量普法建設機制,不斷發展壯大普法各方面力量,努力探索政府購買社會力量普法服務的市場化運作方式,為社會普法力量開展活動提供更好條件。
46.壯大社會普法力量。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普法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普法的途徑,發展和規范公益性普法組織。加強全省各級普法講師團建設。加強普法志願隊伍建設,組織、支持退休法官檢察官、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開展普法志願服務。
47.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加強對社會力量開展普法的管理服務、組織引導和政策、資金、項目扶持,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相結合的社會普法機制。健全嘉許制度,推動普法志願服務常態化、制度化。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