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央視《中國糧倉》系列報道聚焦梨樹

2021年10月04日08:35 | 來源:環球網
小字號
原標題:吉林!吉林!畝產達1800斤!90%都是一等糧!僅這一個縣僅玉米產量達38億斤!東北糧倉,遍地金黃!

  3日,《中國糧倉》系列報道走進吉林,吉林省梨樹縣地處鬆遼平原腹地,位於世界“三大黑土帶”和“黃金玉米帶”上,是我國產糧大縣前五強。2020年,全縣僅玉米產量就達到38億斤。這裡也是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的發起地。

  吉林梨樹:黑土糧倉 滿地“金黃”

  這裡黑土地沃野千裡,青紗帳一望無際,梨樹縣的300萬畝玉米迎來了豐收,收割機走過的道路就像秋天的進度條,為大地豐收按下了快進鍵。長在黃金玉米帶上的玉米每年秋天都會回饋大地一片金黃。胖乎乎的玉米粒緊緊抱在一起,畝產達到1600-1800斤。

  人們將這裡的玉米品質和產量都歸功於肥沃的黑土地,可黑土地也有煩惱,糧食連年豐收,土地卻在變瘦變薄。重情重義的當地老鄉,找到了一邊種地一邊養地的辦法。

  原理很簡單,就是玉米收完后秸稈全部留在地裡,給大地蓋上被子,來年不耕地直接播種,減少對土壤的擾動 。相當於為土壤增加了50毫米的降水,還能防止珍貴的黑土被水沖走或者被風刮跑。

  大家把這種起源於梨樹的種植方式稱為梨樹模式 ,梨樹縣因此聚集了中國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天南地北的專家和學生都在這裡研究地要怎麼種。每年秋收,田裡忙碌的學生比農民還多,測產就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他們日后論文裡的關鍵數據。

  這個地塊連續4年採用梨樹模式種植,到底會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一米多深的黑土剖面,黑土層很明顯,厚度達到40厘米。

  吉林省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現在土壤沒有犁底層了,就是原來耕作層下面形成一個隔板,植物的根就扎不下去,土壤也不保墒。現在玉米的根有一米多深,黑土層也在往深扎。

  堆在坡面邊上的黑土在實驗結束之后也會進行回填。作為全程機械化種植模式,機械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在剛收過的玉米地,秸稈還田的同時,已經進行了歸行,裸露的大地可以接受陽光維持地溫,來年春天在上面直接播種,有秸稈覆蓋的就是明年的休耕帶,這款機器就是今年梨樹縣新推出的一款配套農機具,這意味著,又可以減少一次大型機械的下地次數。

  吉林省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張文鏑:現在機器進地次數少了,光油費、人工成本,一垧地能省1000元,地肥了,還能多收1000斤。機器也不用養一堆,現在免耕播種機和收獲機,一種一收就夠了。

  吉林梨樹:鳳凰山飛出“金鳳凰” 放下“美妝”愛上“農庄”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民的現代化,吉林省梨樹縣的一位新型職業農民韓鳳香,放棄了美容院的生意,整天在田間地頭和大型機械打交道,韓鳳香說腳下的黑土地就是她的舞台。

  韓鳳香的合作社經營土地800多公頃,有農機60多台套。對於這些動輒幾米高的大型機械,韓鳳香雖做不到個個都會駕駛,但是它們的性能作用,倒可以如數家珍。

  2010年,韓鳳香幫助婆家管理合作社的賬目,兩年的時間裡,她漸漸對農業產生了興趣,打算留下來管理合作社。可是怎麼讓這些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信自己,韓鳳香想到了外援。

  吉林省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我都會把專家請來,有很多疑惑,專家也都給一一解答了。我擅長的是多出去走,多出去看,和這些農資廠家直接對接。

  同時,韓鳳香不斷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方面的學習,穩步提升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水平,機具4次更新換代。在大家對“秸稈全覆蓋還田”的“梨樹模式”持質疑態度時,用自己經營土地作為試驗田,做到了降本增產后,再向村民推廣。

  現在韓鳳香的合作社已經由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150多人,不但種植玉米還開始養殖山羊,在提供就業崗位、幫貧扶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年近八十的村民崔淑琴把家裡的土地流轉給韓鳳香所在的合作社經營,每年能從合作社獲得收入超過1.5萬。

  2021年吉林糧食產量將首次突破800億斤大關

  吉林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基地,糧食常年調出量近500億斤,單產、人均佔有量、調出量均居全國前列,截止到2020年,吉林省已連續第八年糧食產量保持在700億斤以上。 眼下正值秋糧收獲季,這片黑土地上傳來了好消息。

  吉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副省長韓福春:豐收的季節,也是收獲的季節,今年的糧食產量是要突破歷史。

  在吉林省公主嶺市的水稻田裡,經歷了近140天漫長生長的稻穗被風吹得沙沙作響。吉林曾提出2021年,糧食產量正常年景下達到760億斤以上,努力向800億斤邁進的總體目標。 眼前的一片金黃,給人帶來了驚喜。

  吉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副省長韓福春:每穗130粒,就是正常年景,但我查了十幾個稻穗了,基本都在140粒以上,所以今年是大豐收年,今年我們能突破800億斤。

  韓福春介紹,2021年是近年來吉林糧食生產形勢最好的一年,初步預計糧食產量增幅在10-15%左右。農民增收不僅靠產量,也靠質量,農業產業鏈正在不斷延長。

  吉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副省長韓福春:晶瑩剔透,比如國家最低收購價1塊5的時候,水稻收獲高於國家的2毛錢,1塊7,平均的是5元一斤。吉林大米現在100%已經把水稻全部脫殼,賣的全是成品,增值加工這部分給農民返利了,然后把企業留下了,吸引人口留在農村 。

  梨樹縣百萬畝玉米示范基地,同樣是一片豐收盛景。地處黃金玉米帶, 吉林省的800億斤糧食產量中,大約600億斤是玉米,其中90%達到一等品質 。去年收獲季前夕,三場台風侵襲吉林,採用梨樹模式種植的地塊卻安然無恙,比常規種植地塊增產10%以上。

  吉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副省長韓福春:今年已經實現了2800萬畝秸稈全量還田,到2025年結束的時候增加到4000萬畝到5000萬畝,這是改變農民的習慣,那不是簡單的事。

  採用保護性耕作的農戶每畝能獲得補貼40元。在糧食連年豐產的同時,種地成本持續下降。

  吉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副省長韓福春:從去年開始,所有的種植水稻種植玉米,全成本進行了保險,如果是因為天災,最起碼成本能保障,沒有啥大的損失。

  近年來,吉林已累計發放玉米、大豆生產者和稻谷補貼415.65億元,累計落實農機補貼200億元。主要農作物耕、種、收被壓縮到20天以內完成,機械化水平高於國家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目前,吉林省60%的耕地進行了流轉 , 並通過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加工企業建立訂單關系,解決了農民賣糧難、賣不上價等問題。

  記者易揚:今年咱們國家第一次把糧食產量納入了宏觀經濟的調控目標,吉林有沒有對應提出新的目標?

  吉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副省長韓福春:2025年產量一定要穩定在800億斤這個階段水平上,到2030年我們的產量要突破1000億斤,目標比較宏偉。

(責編:張舒、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