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全媒體新故事長春計劃 | 農家小院變身“文化大院”

2021年09月25日12:14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魂魄

22日下午,農安縣萬順鄉致富村村民像約好似的,三五成群來到鄰居劉金鳳家中。在那裡,他們有模有樣地跳起舞蹈、扭起秧歌、引吭高歌,上不了場的就當觀眾,說說笑笑,愜意非凡。村民們說,這還要感謝成立“鄉村俱樂部”的劉金鳳。

走進劉金鳳家,這裡像個小型“文化大院”。室外庭院平坦寬闊,曾經幾十平方米的小賣鋪也升級成排練室,裡面整齊地擺放著各種樂器和娛樂器材。俱樂部成立3年來,每到傍晚這裡都會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周圍農戶隻要在家都會趕來,享受豐富的文化生活。

起初成立俱樂部時,劉金鳳心裡充滿忐忑,想讓村民們在空余時間參加文化活動,讓鄰裡間和諧相處,改變大家的生活方式,並非易事。但一想到患病的丈夫,劉金鳳還是下定決心,無論結果如何都要試一試,“隻有愉悅身心,才能身體健康,鄉村需要更多家門口的文化活動室。”

剛開始隻有幾名村民參加活動,劉金鳳就自掏腰包添置了音響、服裝、桌椅,組織村裡愛唱愛跳的村民在院子裡表演,經過一系列精心規劃,村民們將看演出當成日常一項重要的娛樂項目。時間久了,其他村民也坐不住了,找到劉金鳳想要加入俱樂部。就這樣,在她的堅持與引導下,村裡的氛圍活躍起來,“文化大院”成了村民休閑之地,精神文明之花在這裡綻放。

“參與活動的村民每天得有四五十人。尤其農閑時,人特別多。”劉金鳳邊布置當日的活動內容邊介紹,“我們排練的節目都是在網上學的,俱樂部成員普遍60多歲,干啥都不如有個好身體,我就是想通過‘鄉村俱樂部’為鄉親們做點兒事。”

“正月過年,二月賭錢,三月干閑,四月忙種田”是以前這裡農民的生活寫照,農家小院變身“文化大院”后,這裡成為村民精神文明的“加油站”,原本隻靠玩牌打發時間的村民都有了好去處,也為移風易俗提供了新平台。

“俱樂部我天天都來!唱歌、詩朗誦、跳廣場舞……一到這裡,就感到很充實。”自從村裡有了“鄉村俱樂部”,村民尹鳳琴就迷上廣場舞,身體上那點兒小毛病也慢慢康復了。“從前在這間屋子裡玩牌,現在開展文化活動,這樣的日子才有滋有味。”正在室內排練的尹鳳琴說。

一個“文化大院”,孕育了土生土長的農村文藝隊伍,豐富了鄉村文化建設,把快樂傳播到各個角落,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新彩。“鄉親們還有很大潛力。”作為一名曾經的雜技演員,今年56歲的劉金鳳希望可以帶領鄉親們登上更大的舞台,“大院的文化骨干會經常利用閑暇時光到鄉鎮參加文藝匯演,到偏遠的田間地頭演出,讓更多的農民享受文化帶來的快樂。”

如今,村民們每晚都要搬把椅子觀看農家小院的“免費演出”,這已成為致富村的一道風景線,也為這個小村庄注入生機與活力。對於率先建起的農家“文化大院”,農安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化活動室搬到愛好文體活動、有場地和經濟基礎的農戶家中,將充分調動起村民“種文化”的熱情,育出更多的文化陣地。文旅部門將為他們免費提供部分文化設施,創造更優越的活動空間,讓農民在家門口享受文化服務,依靠民間力量帶動新農村文化建設。(來源:長春發布)

 

(責編:姜迪、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