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2】

(2024年3月3日)

2024年04月03日08:42 | 来源:吉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十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培育万亿级大农业集群。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建设,分类分型推动产业深层融合,带动大范围发展。持续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农文旅”融合价值链体系,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新评选一批4A、5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等级旅游民宿并给予奖补。

(十五)加快打造全国高端食品加工基地。持续壮大“十大产业集群”,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县乡村下沉、向食品加工和销售等中下游延伸,加快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开展以链招商、以商招商,吸引央企、域外头部企业入驻,建设头部经济产业园。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户。建设吉林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大豆全产业链加工。实施人参种业振兴、品质提升、品牌跃升“三项工程”,建设“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支持抚松县建设人参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中心,壮大人参产业发展联盟,推进人参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启动《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修订工作。建设“吉林长白山黑木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黑木耳、灵芝、桑黄等食药用菌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人参、梅花鹿、食药用菌等优势特产品精深加工、高值利用。推动梅花鹿茸、林蛙油进入药食同源目录。持续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开展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创建工作。做大叫响“吉字号”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10个精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建立吉林大米评价体系。

(十六)构建多元发展农业产业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做优“土特产”文章。推动“千万头肉牛”工程提质增效,加快“中东西”三大肉牛产业集群建设,打造集良种繁育、养殖、交易、屠宰、精深加工的肉牛产业链,肉牛饲养量达到880万头。实施肉牛屠宰加工量倍增计划,采取超常规举措释放产能,配套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查干湖等大水面生态渔业,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扩大东部名优冷水鱼生产规模。发展红松果材兼用林、特色经济林、矿泉水等林下产业,积极创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创建无抗养殖示范基地。建立与市场端紧密衔接的畜产品质量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

(十七)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0个、乡镇集贸市场(农村大集)20个、乡镇物流配送站50个,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渠道资源。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客运站在具备客货功能基础上,增加快递、商超、邮政等功能,新建农村物流网点1800个。培育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十八)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季春”活动,开展“春风行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金秋招聘月”等专项行动。做大“吉林省十大劳务品牌”,培育新型劳务品牌。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270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700亿元以上。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动态监测和拖欠工资问题整治,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落实农村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保费政策。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鼓励多渠道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十九)提升规划引领效能。统筹推进市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和审查报批工作,按需依法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施规划“留白”机制,对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可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再落地规划指标、明确用地性质。将乡村振兴项目纳入用地组卷报批攻坚行动,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由省级统筹保障用地计划指标。

(二十)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制定出台乡村建设行动“1+N”方案,健全乡村建设议事协商、社会投入、农民参与机制,明确建设标准,细化考核指标,跟踪督导问效。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高标准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吉乡农创园”。

(二十一)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行政村覆盖面保持100%。打造“干净人家”30万户。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以水优先”,实行农户自建、先建后补,新建农村卫生厕所1.7万户。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等六类区域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优化处置设施布局,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8%以上。统筹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健全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推进畜禽粪污就地转化、就近还田利用。

(二十二)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施乡村畅通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350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2500公里,整治“畅返不畅”5500公里,提档升级通往20个旅游景区公路。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县级统管、企业化运营,24小时供水工程比例达到70%以上。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能源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及时排查鉴定农村危房,推广示范农房建设标准和图集。落实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各项任务。

(二十三)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实行慢性病签约服务和村医“积分制”管理,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医保服务下沉乡村,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优化乡镇福利中心布局,加强跨乡镇入住需求统筹调剂,确保“应养尽养”。支持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建设养老大院、老年食堂。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农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

(二十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科学推进秸秆全域禁烧,加强秸秆离田管理,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深入实施绿美吉林行动,统筹推进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修复草原26万亩,提升林草资源固碳增汇能力。全面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建设,落实“三员”网格化管理。建设幸福河湖,新建和改善绿水长廊1000公里,基本消灭重要流域“光板河”。持续推进西辽河干流吉林段、洮儿河干流母亲河复苏行动。动态排查整治黑臭水体,健全工作推进和考核监督机制。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推广种养循环模式。

(二十五)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培育区域节点型、专业功能型县城,扩大县域就业容量。推进县域经济分类发展,依托自然生态、交通区位、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统筹县域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将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县政府所在地镇的住房或收入困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十六)促进乡村文化不断繁荣。节俭热烈办好农民丰收节、第十一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开展“送演出下基层”1800场以上。组织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推荐活动。广泛开展展览展示、文化扶贫等活动。坚持农民唱主角,支持乡镇和行政村组建文体队伍,结合重大历史时间节点和重大节假日,自办“村BA”、村晚等群众性主题活动。开展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调查推荐,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深入实施“吉林印记”工程,结合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建乡村博物馆16处。

(二十七)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日常生活,编制吉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手册。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宣传教育活动,评选“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建设“道德银行”“积分超市”,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持续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陋习。完善农村志愿服务体系。

(二十八)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完善覆盖全体村民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强网格长和网格员,及时排查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设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农村人民调解员队伍,培养“法律明白人”。加强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群众诉求“一站式”解决。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加大农村涉黑恶案件线索侦办力度,依法打击农村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活动。开展农村自建房、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建设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加快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贯通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十九)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运用“五化”闭环工作法推动落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强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职责,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和政策储备,及时开展重大任务督促落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和暗访督导调研,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加强“三农”干部使用选拔和锻炼培养。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讲好新时代吉林乡村振兴故事。

(三十)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五项工程”。持续深化“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力争全省乡村党组织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机制,逐级建立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持续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提高村“两委”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对乡村干部开展全员轮训。加强村“两委”干部监管,细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立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加强驻村干部日常管理和督导考核。

(三十一)深化农村改革。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试点范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延包模式。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严控经营风险。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税收减免。平稳有序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落实分类管理帮扶措施。抓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整省规范化试点建设,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深入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经验。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统筹推进农垦、林业、供销、农业水价等领域改革任务。

(三十二)完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加大省级乡村振兴项目和资金的统筹整合力度,强化项目动态监测、实时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优先向产业发展好、项目实施好、完成效果好的县份投放项目。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围绕“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和担保支持,提高中长期贷款投放占比。拓宽涉农主体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畜禽活体、农机具、大棚设施、畜禽圈舍等涉农资产抵押贷款。加大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信贷、保险等金融信息服务。开展金融“一县一业”专项行动等政银合作,加快农业农村信用信息共享。

(三十三)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坚持招才引智和本土培养相结合,着力打造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实施高素质农民、“耕耘者”振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等农民培育计划。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人才专业职称评审。持续推进新农科建设,深化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选树“助力乡村振兴优质学校”20个。健全城市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加强待遇保障。深入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扩大科技小院地域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向“三区”选派科技特派员120名。持续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统筹实施“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特岗教师、订单定向医学生、订单农科生等培育培养计划。开展乡镇机关选调生、乡村振兴专干招录招聘,行政村乡村振兴专干实现全覆盖。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鼓励退役军人回乡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拔优秀退役军人进入农村“两委”班子,培养选树“兵支书”典型。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努力建好绿色大粮仓、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提供强有力支撑。

(责编:王帝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