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行走吉林丨养活孩子“吊”起来?这的民俗有点“怪”

2022年08月25日08:21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来到吉林省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满族家谱、满语文字、满族民俗……眼前尽是各色满族文化符号。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馆舍位于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王百川居宅旧址,始建于1932年,是目前东北地区尚存完好、具有满族建筑风格的二进四合院民居。

走进博物馆,黑白照片里,两人一跪一立,“这是一般用于久别重逢亲人间的满族抱腰大礼”;看着一米多长的鲟鳇鱼标本,聆听着昔日吉林向皇家进献人参鱼鹿的故事……

再向里走,博物馆还原了满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站在炕头前,看着满族传统食物八大碗。听讲解员讲着神奇的满族传统民俗——“三大怪”。

一怪,“大姑娘叼烟袋”,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为了打发农闲时光,当时不少男女老少都习惯边抽烟袋边唠嗑,连大姑娘也不例外。

二怪,“窗户纸糊窗外”。冬季,东北室内烧火炕,室外北风呼啸,窗纸就成了分隔冷热的工具。如果把窗纸糊在里面,窗外冰霜遇热融化,便会打湿窗纸。纸糊在外,既可以保护窗纸,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木制窗棂。

这第三怪便是——“生个孩子吊起来”。将襁褓中的孩子装进筐里,吊在炕上,这样即可以代替母亲怀抱,便于父母照顾,更重要的是,也可以让孩子免于野兽攻击。

如今,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学满语、体验满族剪纸等活动时常开展,让满族文化、满族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刘以晴)

(责编:马俊华、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