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聚焦主业 担当实干 为伊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伊通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菲
2022年08月04日08:23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加快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为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推动省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吉林省委组织部联合人民网吉林频道开设“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组织部长谈体会”专栏,引导全省组工干部先学一步、干在前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紧扣新时代吉林发展定位,科学绘制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基层组织部门,必须把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锚定“六个显著跃升”奋斗目标,聚焦主业,担当实干,为伊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外引”与“内用”相结合,变“他山之石”为“伊通模式”。以开展“基层建设年”为契机,狠抓要素建设和机制建设,持续推动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单兵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在农村,开展“村党组织阵地建设标准化提升年”、“党建+任务清单”村“两委”成员定岗定责定效、“党旗插在合作社”、“典型示范村”评选四大专项活动,推动形成“党建+产业带富、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乡风文明、阳光治理、领富致富”的“一群六带”新局面。在城市,开展“党建+志愿者在服务”“五星级小区”创建活动,做优伊通党建品牌;进一步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畅通晋升渠道,激发工作热情;常态化开展共建活动,提升机关单位融入基层治理为民服务意识。在非公,聚焦做强新兴业态领域党建,推动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联合行业协会;建设“一廊一园一街”党建文化中心,打造“非公主题党建文化圈”,构建“街区+党组织+商户”的“一核多元”工作模式,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变“按部就班”为“破立并举”。把创新作为组织工作的活力源泉,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强化大抓基层、服务基层和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探索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完善基层治理平战转换指挥体系。以建强前线“指挥所”和一线“指挥部”为重点,推动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以下派社区第一书记为主力,创新建立小区“双指挥长”工作机制,确保基层防疫和应急指挥体系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细化平时战时社区、部门、包保单位工作职责,构建形成体系完整、职责明晰、转换迅速、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平战结合指挥体系。确立基层治理常态化组织体系。推动各单位干部下沉,定位定岗、定责定人包保城市小区,服务城区居民,保证平时战时无缝对接、一键转换;创新完善“三长”AB岗工作机制,从包保小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补齐配强“三长”B岗,配合负责居民日常服务的“三长”A岗共同承担小区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确保工作不断档、力量不减弱;创新推出6方面15项激励政策,加强“三长”待遇保障,保护“三长”A岗权益;统筹调配公益岗人员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强化社区工作力量。实施基层治理效能评价体系。围绕党建、防控、物业、治理、服务5方面,创新开展“五星级”小区创建,对“三长”进行日常考核,夯实最小治理单元,推动小区顺利从“无疫小区”向“五星级小区”转变;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加强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建设,选优配强村级平台管理员,构建形成更为科学高效的多元基层治理体系。

坚持“问题”与“效果”相结合,变“面面俱到”为“精准发力”。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实效导向,找准切入点、突破点,保证组织工作方向不偏、焦点不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同频共振。聚焦破解干部管理重“约束”轻“激励”问题,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干部向基层流动促进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营商环境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五条措施(试行)》《鼓励激励信访干部担当干事实施办法(试行)》等,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保障,引领推动干部主动到基层一线、关键岗位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聚焦破解干部考核评价重“年度”轻“平时”问题,制定出台领导干部平时考核办法,建立定期考核和日常联系制度,形成一人一档,作为干部调整使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聚焦破解人才活力释放不充分问题,加大返乡下乡创业支持力度,完善基层事业单位人才岗位聘用办法,鼓励人才转专业技术岗位,打通晋升渠道;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在景台镇建立校地合作工作站;积极开展“院士专家伊通行”活动,建立“铠绎大樱桃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推进城乡学校人才共同体建设,建强乡村振兴特派员队伍,形成尊才、爱才、重才的良好氛围,为伊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编:王海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