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线上教学为学科交叉按下“加速键”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开启“医、文、理、工”学科交叉线上教学新模式

2022年04月11日13:19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2022年春季学期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长春,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吉林大学在做好科学防控和人文关怀的同时,全面启动线上教学,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更为跨专业交叉融合式教学按下了“加速键”。

4月9日晚,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联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开展了疫情期间的第四场跨学院、跨专业的本科生线上教学活动,系列主题为“推云见医,拨雾明社”。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秦彦国、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于静、副院长吴敏飞,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副院长芦恒、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刘培强,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高一星以及来自三个学院的医学专业、社会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老师以及120名本科生参与其中。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秦彦国教授进行线上授课

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打破学科间的语言壁垒,分享了各自的思考。“不是原有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为了更深刻的思考而交叉”,师生代表结合当下新冠疫情,抽丝剥茧、着眼未来,从医学、社会学、人工智能等不同视角深入探究“病毒传播机制与疫情防控”“疫情之下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基层社区健康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以及“智慧医疗助力健康中国”等相关问题,是一堂生动形象、深刻具体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学实践课。

这是特殊时期的必要之举,也是创新之举。

秦彦国以 “点滴微光,可成星海”为主题,从“认识新冠病毒”“应对新冠病毒”和“守护社会安康”三个角度,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新冠病毒的发病机制和社会防疫意义,讲述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大批医护人员先后参加武汉市、吉林省等地的感人抗疫事例。高一星从人工智能的角度介绍了医工融合在疫情防护中的重要价值。6名来自第二临床医学院、哲学社会学院的大一本科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通过课前广泛查阅资料,从“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别为大家介绍了新冠肺炎的致病机制、新冠疫情的个人防护、城乡社区的防疫思考及慢性病管理等相关内容。

秦彦国说,面对省内突发的疫情,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先后派出近1400名医护人员投入抗疫防疫,参与到重症救治、巡诊指导、方舱诊疗、核酸采集和检测等各条战线。践行公立医院“国家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全力保障疫情期间急危重症救治和临床诊疗。众多教师在疗区、在方舱、在驻地进行“战地实践案例教学”,用实际行动将“白求恩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同学。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就“医学”、“社会学”、“人工智能”的学科交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田毅鹏认为,本次的交流会是一次“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三新学科创新性融合的研讨,对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前瞻性人才是一次很好的实践。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在线上课堂进行总结评述

秦彦国院长认为,“教学在线上,思考在当下”是一种开创性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结合疫情跨学科、跨专业探讨医学与社会,让学生主动探究式地去学习。

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这种“多师同堂”“多学科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大家对疫情、对病毒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同时也是一堂思政大课,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为日后投身到疫情防控和未来的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思路。

据悉,近年来多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次教学新模式是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率先提出的跨学科交叉协作的健康理念指引下,发挥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依托吉林大学提出的“三大工程”中的“平台工程”,构建“医”“文”“理”“工”跨学科交叉协作平台,通过建立学校、医院、社区“三位一体”的医学、社会学交叉实践教学基地等举措,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和交叉融合思维能力的创新型健康服务人才。

(责编:王海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