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松原市宁江区乡村振兴工作走笔:做好三篇文章 千里沃野奏响振兴最强音

2021年12月17日08:56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松原市宁江区全力做好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共治共享三篇文章,对标区里确定的乡村振兴工作182项具体任务,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

做好特色产业文章,推动农业高质高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产业发展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充分挖掘当地优势,宜农则农,宜旅则旅,走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实施粮食稳产高产工程。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保护性耕作等高产稳产项目,着力打造西部10万亩水稻、中东部10万亩玉米大豆两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强化政策扶持和技术引领,扩充壮大棚膜经济规模,推动杨家、民乐等国省蔬菜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力争棚膜果蔬产量突破10万吨,稳步提升“菜篮子”供给能力。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逐步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 “机械化+数字化”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实施肉牛养殖增量提质工程。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对引进的2000头以上,且存栏率达到80%以上的肉牛养殖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与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力促贷款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且有营业执照的养殖企业,贷款年利率降至3.85%以下。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合作社,目前已经有3家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合作社落实了地块和资金,推动打造2处专业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

实施乡村特色游工程。始终着眼市区近郊的区位优势,以乡村特色游为主线,坚持穿点成线发展。主动承接龙华寺、威尼斯水上乐园的游客资源,打造以新家村为重点的东侧旅游线路;围绕三江口、二松、优质农业等资源,打造以杨家村为重点的北侧旅游线路;围绕松花江生态景观、江鱼集聚处等资源,打造以农林村为重点的西侧旅游线路;承接查干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餐饮的南侧旅游线路。通过四条线路,贯穿善友民俗、大洼田园、毛都稻蟹、伯都休闲四个特色小镇,让乡村旅游潜力充分释放。

做好生态环境文章,推动农村宜居宜业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如今,放眼宁江村屯,宽敞整洁的乡间村道,精美干净的农家院落,整齐有序的围墙栅栏……行走间犹如沉浸在一幅美丽乡村画卷之中。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全区共种植玉米、水稻等秸秆作物78.5万亩,秸秆总量约47.2万吨,始终坚持“收”字为先、“管”字跟进、“用”字发力,按照肥料化、饲料化优先,能源化、燃料化兜底的原则,推行秸秆处置“5+1”模式,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减少了污染源,提升了利用率。

深化粪污综合转化利用。研究制定下发了《宁江区畜禽粪污问题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建设晟弘和中源两个有机肥厂,目前均已投入运营,积极组织有机肥厂与规模养殖场户签订粪污消纳合作协议,拓宽有机肥厂原料来源,提高畜禽粪污利用量,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保持100%。

全面推开林长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生态惠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全区所辖5个乡镇、1个国有林保护中心所有林草资源实行林长制,扎实开展“千村示范”“典型示范”两类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环境提升和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打造“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无村不美”的宁江样板。

做好共治共享文章,推动农民富裕富足

近年来,宁江区通过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走出了一条支部作堡垒、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新路子。

持续放大规模化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六统一”“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鼓励组建合作社产业联盟,把分散群众组织起来、零散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规模经营。比如,今年,民乐村合作社入社群众达到全村的95%,入社土地占全村的88.7%,实现年产值4610万元,村集体收入1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万元。

持续放大产业化优势。全区在现有德伟米业等22户企业基础上,谋划推动10万吨稻谷综合加工、都市副食生产基地等5个项目,改变处于产业链中下端,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进一步丰富拓展农副产业加工类别。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果蔬加工等特色产业,坚定走好产业发展、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的合作共赢之路。

持续放大品牌化优势。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宁江高效蔬菜、现代制种、优质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占比逐步扩大。目前,全区“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总数达到219个,其中绿色食品71个,无公害农产品52个,有机产品9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总面积达到6100公顷“宁字号”农产品影响力持续扩大。(刘海林 常立春)

(责编:张舒、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