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沈铁:暑运背后坚守的铁路人

2021年08月12日14:54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每年7、8月份,铁路都会进入暑期运输阶段,对于铁路一线职工而言,集中的客流、高温的天气、增多的强降雨都是每年暑运的专属标签,在相比往常更为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千万名铁路职工奋战在旅客看不见的“隐形战场”,守护着万里铁道线的安全畅通,用初心和坚守诠释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宗旨。

(中国铁路沈阳局供图)

坚守有“味道”的工作,守护洁净旅途

在旅客列车停靠在较大的中转站时,“随车”垃圾就会被集中处理,保洁员石金玉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长春站一站台列车垃圾的清理,每天跟在他身边的就是一辆三轮车。

长春站一站台是普速列车站台,相比动车和高铁,产生的垃圾更多,停靠列车每节车厢都会交下来至少1袋垃圾,餐车的垃圾一般在40斤左右,其他车厢一袋垃圾在20斤左右。“列车停靠了,我等着处理成堆的垃圾,站台上旅客多,只有三轮车来回运输比较安全便捷,车子不大,一次能拉三四袋,多拉几回就行了。”石金玉说。大部分列车垃圾清理完毕至少要来回跑四五趟,石金玉一刻不停地搬运着垃圾,大概1个小时左右才能忙完。

暑运期间,一站台每昼夜接发列车33列,石金玉来来回回地奔走在垃圾站和站台间,成了车站最繁忙的保洁员。当出现疫情时,按要求在清运站台垃圾前必须对垃圾进行全面消毒,汗水浸透了“全副武装”的石金玉……

(中国铁路沈阳局供图)

罐车的“护理员”,守卫列车安全

罐车是铁路运输中的车型之一,主要用来运输汽柴油、化工产品等重点货物,在罐车检修作业中,清除罐内残液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同样也是检修车间洗罐组组长顾军整个暑期最繁重的一项工作。

“设备没法将罐车内部清理彻底,特别是拉载轻油、乙醇等货品的罐车,我们必须人工清掏,才能最大程度确保车辆设备设施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顾军介绍道。

顾军所在的小组共有4人,主要负责罐车洗刷及呼吸式安全阀更换。罐车残液基本都是易燃易挥发的,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便成为重中之重,防静电服、防毒面具、防爆头灯、安全带、安全绳及测氧测爆仪器,密不透风的工装和10多斤的设备是顾军下罐车的标配。一切准备就绪后,顾军他们就两人一组开始了罐车清理作业。在一人进入罐车内部后,车上的防护人员每隔两分钟就要与车内的作业人员对话,提醒注意人身安全。夏天室外温度30℃,罐内温度能达到近50℃,闷热、潮湿、黑暗,这种环境一般人待1分钟都很难坚持,顾军一次作业就要待将近20分钟,当一辆罐车清掏结束后,作业人员裹着油和汗吃力地爬出灌口,马上将瓶装水浇到头上防止中暑。烈日下,车上的防护人员也不轻松,被罐体热辐射烤得不停流汗,在热浪里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罐内的情况。顾军他们小组每天要清理这种罐车20辆左右,每人至少要准备3套工装用来更换……

(中国铁路沈阳局供图)

铁路的“守护者”,驻守深山老林

在长白山脚下,吉林省抚松县仙人桥到松江河间的浑江——白河铁路线116公里处,是铁路部门夏季汛期重点监测地段。每年暑期,通化工务段便会安排3名职工在这里“安营扎寨”三个多月。他们要对线路周边自然状况进行24小时巡查,排除列车运行安全隐患。

翟勇是通化工务段桥隧工,六月初开始,他就到林中的彩钢房和另外两名同事轮流进行24小时值守。铁路线侧面是30多米到50多米高的悬崖,悬崖上裸露着一些风化岩和许多不规则生长的树木。每到雨季,山水流经此处,容易冲刷掉落岩石、浮土和树木,如果发现不及时,将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翟勇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昼夜沿着铁路线步行巡线检查,检查铁路线上有无妨碍物影响火车正常运行,同时,认真观察线路侧面山崖上有没有松动的石块或被山水冲倒的树木,排查安全隐患。

3个人,三班倒,翟勇每次与工友交接的时候,交班记录簿上都写得密密麻麻,把当值期间观察到的细节和处理过的事情都记录得清清楚楚。需要巡检的线路是300多米,翟勇每次都主动巡检500多米,从线路的一侧走过去认真察看,再从另一侧返回。一次巡检不仅要察看线路设备,还要观测山坡悬崖和崖壁上的防护网状态,检查排水沟渠是否通畅。白天巡检一次需要耗时20多分钟,夜晚巡检一次半小时都走不完。就这样一个班平均巡检10多次,翟勇他们硬是在这山间蹚出了一条小路。

这处铁路线区段三面环山,唯一一面有人家的村子步行过去要走一公里多,生活工作都不方便。他们间休的彩钢房不到20平方米,放上一张床、一个供做饭吃饭的小桌、一个小冰箱,再摆放上工作用的信号旗、信号灯、安全帽、撬棍、大锤等工具,基本上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山里的蚊虫个头小,但是叮起人来毫不含糊。有一次,翟永的同事赵国全交完班,在回家的小公共汽车上数了数,一个班就被叮了23个包,连续两天都没消肿。老哥仨各种法子都用了,出去巡检一圈回来,还是免不了要带上几个红包……

(中国铁路沈阳局)

(责编:王帝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