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春天的脚步——四平市备春耕记事

2021年04月09日08:36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追赶春天的脚步

四季轮转,春回大地,沉睡了一个冬季的沃野良田跃跃欲试。农业大市四平的备春耕工作,追赶春天的脚步,抢先谋划,多措并举:立足一个“早”字,早行动、早部署、早安排;突出一个“实”字,确保种植面积不降低,确保春耕质量不降低,确保不误农时。

推广“梨树模式”

提高耕地地力

作为今年四平市备春耕进程中的亮点,“梨树模式”的推广,可谓成果颇丰。全市共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516万亩,比去年新增150万亩,超省定计划40万亩。以梨树县为重点,建设了县乡村三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体系,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

“梨树模式”是以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为核心,以先进适用全程机械化装备为支撑,以节本增效、促进粮食稳产丰产为目标的现代耕作方式。

经过十几年的跟踪测定,“梨树模式”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减少风蚀水蚀的作用。此外,相比传统种植,保护性耕作省去多重作业环节,每公顷生产成本可降低10%以上。同时,产量比传统耕作高出5%至10%左右。

四平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规模扩大保护性耕作适宜区域,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不断提升耕地地力,促进农业稳产丰产。

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政府成立分管领导牵头的保护性耕作实施领导小组,建立起政府领导、上下联动、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配套工作经费,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逐级夯实责任,细化重点环节,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加强政策扶持。按照省里部署要求,利用财政投入资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进行政策扶持,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应用基地建设补助等。各地根据不同技术模式,实行差异化作业补助,原则上使用国家和省级资金每亩补助不超过40元;对经农机部门审核确立为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应用基地的地块,使用国家和省级资金每亩补助不超过80元。扶持采取“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方式进行,各地根据本地财力状况在省定补助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补助水平。

加强效果监测。建设县级应用基地的县(市)区,依托应用基地,均建立实施效果监测点。县(市)区实施部门加强监测点管理,承担监测点建设主体责任,组织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应用基地承担主体,积极参与到监测工作中,配合第三方切实抓好监测工作落实。加快推进远程电子监测设备安装,提高核验工作效率和信息数据准确性。

加强资金监管。各县(市)区明确补助作业地块的验收标准,强化监管措施,严防虚报补助作业面积、降低作业标准、套取补助资金等违规行为发生。加快推进信息化远程电子监测工作,具备条件的县(市),采用监测数据作为兑付补助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各实施县(市)建立专门的档案,相关文件资料、信息化平台监测数据等均留存备查。

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手机、电视等媒介,通过网络培训、现场演示、微视频、典型案例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政府扶持政策等,做到实施区域全覆盖,促进技术进村入户。市里成立的保护性耕作专家指导组,各市县建立的技术推广队伍,深入基层、农户、田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和技术服务,让种植经营者、农机作业者,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核心要领,促进技术规范应用。

除“梨树模式”外,四平市还推广了一系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优良主导品种107个,其中玉米58个、水稻34个、大豆15个,优良品种覆盖率继续保持10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20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确保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病虫草害绿色统防统治覆盖率、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实现负增长。

释放合作社效能

丰富物资储备

备春耕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农民手里有钱,能买到品质优良的种、肥、药,不误农时,顺利春耕。

四平市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加快放贷,科学指导农民适时售粮变现;全力引导农资企业采取门店营销、网上直销直购、农民合作社统购统销和代购代销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推动农资及早入户。

截至4月5日,全市备春耕生产资金计划20亿元,已筹集19.9亿元,占比99%;计划用种1.73万吨,已到户1.7万吨,占比98%;计划用肥36.76万吨,已到户34.3万吨,占比93%;计划用药3245吨,已到户2596吨,占比80%。种、肥、药等主要农资货源筹备数量,明显高于历年,7.32万台套农机检修率达到96%以上。

今年的资金储备能够如此丰富,少不了合作社的功劳。

家住梨树县八里庙村的刘淑梅,是“带地入社”的村民代表之一,她将土地转入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年收入远超万元。

刘淑梅笑呵呵地说:“加入合作社,9亩地加分红每年能赚1万多块钱。家里的地不用自己伺候了,我和老伴就盖了3栋大棚,每年收入6万多。再加上我隔三差五去合作社或镇上打工,一年下来还能赚个三五千。”

去年,四平遭遇三场台风,然而和其他地块不同,合作社采用“梨树模式”耕作,没出现玉米连片倒伏,一点儿没减产。到了年终分红,刘淑梅家的土地总收入不减反增,比上一年还多了3000元。

目前,四平市的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7996个、家庭农场发展到4192个。仅去年,就有14万余户农民从合作社获益。而加入了合作社,农民不仅能增加收益,购买的物资也更加优质且便宜。

铁西区永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刚介绍说:“只要农户带地入股永信合作社,种植过程中的所有资金投入,都由合作社先垫付,卖粮后再收回。也就是说,农户种地不再需要先期投入。此外,因为合作社进行集约式经营,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每公顷可节省820元;统一进行农机作业和田间管理,每公顷节省700元。并且,我们所购买的种肥药,都经过科学验证,重重把关,质量肯定比农户单独购买的更好,更高产。”

合作社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征信低、融资难的问题。为破解难题,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创新扩展了“粮食银行”全产业链模式,帮助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让四平春耕的资金与物资储备,更上一层楼。

所谓“粮食银行”,就是农民带地入社后,合作社与农民签订保底收入合同,将约定的粮食产量或净收益存入合作社。耕作前,合作社以农机、房产等实物进行抵押。采取3户合作社联合担保的方式,从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粮食银行)取得46%的耕种成本资金,用于统一采购农资、统一耕种作业,有效缓解合作社的融资压力。

“眼瞅着该种地了,可得抓紧把农户备春耕的定金放下去。”在四平粮食银行玉米购销协议签约现场,吉林省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国敬说。

在粮食收获后,合作社以籽粒粮食存入“粮食银行”,再获得耕种成本的54%。售粮时,合作社与农民协商,按照当地粮食主流市场价格,由“粮食银行”合约主体收购,按照售粮进度及时支付售粮款。售粮后,“粮食银行”扣除预付资金本息,合作社扣除与农民约定好的耕种成本,剩余增值收益由合作社和农民按入社土地进行分红。

加大指导力度

提供全面服务

四平市勇担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的重任,抓住契机,强化惠农政策引导,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指导各地及早明确种植意向,保证全市粮食作物面积只增不减,为全年92亿斤以上粮食总体产能奠定坚实基础。

计划种植粮食作物884.64万亩,比上年增加11.98万亩,比省定任务增加12.88万亩。其中玉米计划面积772.37万亩,占比87.3%;水稻计划面积66.36万亩,占比7.5%;大豆计划面积26.28万亩,占比3%;其它粮食作物计划面积19.63万亩,占比2.2%。

百万亩良田承载着农民丰收的希望,也承载着四平市恢弘的发展前景。为确保春耕生产计划顺利进行,在四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多部门各司其职,联动作战,紧锣密鼓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创新科技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优势,以线上培训为主导,创新实施“千万+”冬春科技培训行动。组织1000余名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作为骨干教师,培训1万余名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高素质农民,辐射带动全市所有农户,共同学科学、用技术、促增产、会致富。围绕全市主推的107个粮食作物优良品种、49项重点技术,精选教师、精配课程,录制电视讲座、微视频、快手直播等视频资料,通过微信群传输,已培训15万人次,全面提升了全市农业生产从业者的综合农技知识水平,为春耕备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少农村干部群众表示:“专家如果把我们集中一起听课,我们还担心疫情,而且以前面对面听课,忘记了或者记不清楚了又不好意思找人问。看视频好啊,想看几次看几次,同时老师用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便于操作落实。”

科学部署防灾减灾工作。积极应对拉尼娜气象影响,提早安排农艺、水利、人工增雨作业等防旱措施;严密设立阻击带,加密安装高空测报灯等监测措施,备足药剂、药械,建立两条阻隔带和1500个监测点,设置221台测报灯、4906套诱捕器,严防草地贪夜蛾等危险性病虫害;科学确定适区对路、高产高效、优质高抗的玉米和水稻品种群,做到不越区种植,确保粮食作物安全成熟。

整治农资市场秩序。市、县(市)两级农业综合执法人员,深入企业、门店、农户,开展全市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10台次,检查经营企业、销售门店620余家,农资专项检查入户率达到100%,全面净化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

针对辖区村屯百姓担心的“买假”问题,铁东区人民法院借着“我为百姓办实事”活动契机,走访辖区村委会,进行法律宣讲,传授辨别假种子、假化肥的方法;提醒村民在购买前仔细核对经销商的信息,仔细查对外包装信息和产品,避免购买到虚假企业的“黑产品”和“皮不对穰”的假产品;提醒如果购买到假产品,及时保存证据,到公安局报案或者到法院提起诉讼。

保障农耕物资运输畅通。全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积极与农业农村、公安部门联系,完善农业春耕常态化部门工作机制,按照工作流程图,稳妥有序做好本地备耕各项工作。联合成立工作专班,精准掌握农民群众运力需求,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及时调度和安排客运车辆,提供运输服务保障,做好短驳运输衔接,确保春耕生产物资运得出生产一线、运得到田间地头。

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监管主体责任,织密安全监管联动网络,公安、应急等部门与市农业农村局通力合作,制定《四平市2021年春播秋收农机安全整治行动方案》等文件,深入排除安全隐患,切实强化管控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开展农村“四无”车辆和农村道路交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大巡逻管控密度,对农用车、货车违法载人、农村面包车超员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通过亮警灯和喊话等方式提示驾驶人安全驾驶,确保夜间行驶的农业机械灯光齐全、粘贴反光标识或插挂反光警示旗;随时接受群众求助,事故处理快处快赔,事故应急救援及时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农机粘贴反光标识率达到80%左右,1360位无证农机手春耕前培训上岗,对符合报废条件的农机严格实施报废。(吕大军 记者崔维利 杨率鑫)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