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10时,通化市召开疫情防控第二十九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市和重点项目建设相关情况。发布会由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策主持。市卫健委、市发改委负责同志参加发布会。
一、市卫健委主任王树东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
2021年2月16日0—24时,全市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截至2021年2月16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320例。目前在院治疗确诊病例70例,现有无症状感染者3例。累计治愈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46例,其中昨天治愈出院8例。
二、通化市采取的主要措施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按照省委“一精准三确保”要求和我市“外防输出、内防反弹、人物同防”策略,在持续抓实抓细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通化市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和经济发展攻坚战。
一是精准及时调整东昌区部分区域风险等级。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划分、精准防控等工作要求,从2月17日零时起,将东昌区民主街江南社区波尔多小镇小区、自由自宅小区,新站街胜利社区公用事业局家属楼、新兴社区中安欣盛A区、新山社区银都府邸小区共5个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区域均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按照“精准管住极少数、科学放开大多数”原则,科学弹性把握小区、楼栋、单元出入限制,引导群众安全有序流动,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是继续做好隔离管控工作。依法依规做好隔离场所安全管控,严格执行闭环管理制度,全面做好环境消杀,坚决防止隔离点内交叉感染。认真做好隔离人员的情绪疏导和人文关怀。截至2月16日24时,累计解除隔离5563人。
三是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在省援通医疗队无私支持和精心救治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全力做好在院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四是全面做好康复出院患者管理。对治愈出院的患者和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严格落实中医康复治疗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健康随访管理14天措施,在此期间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并到定点医院随访、复诊。目前,在方舱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37名患者状态良好。
五是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组织开展了院感风险大排查,严格执行感染防控巡查整改制度,落实全员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切实堵塞漏洞隐患,确保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
六是精准施策加速推进复工复产。连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重点企业检查督导、组织召开推进会议统筹安排。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基础上,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万通药业、通石装备、建新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已经顺利复工复产。
提醒大家继续坚持非必需不外出、非必要不返乡,自觉做到讲卫生、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出门、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要求,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三、市发改委主任杨明介绍复工复产复市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2月9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关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后,组织市直20个部门成立了防控指导、用工服务、交通物流、政策落实、要素保障五个工作专班,按照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序推进原则,把握时点、突出重点、打通堵点,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和项目建设。截至2月16日,全市357户重点企业,已复工233户,复工率65.27%,其中东昌区102户重点企业,已复工41户,复工率40.2%。
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简化复工复产复市流程。企业向属地行业主管部门报备,经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人员筛查取得工作证、通行证后,即可组织复工复产复市,服务工作24小时内完成。
二是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方案中明确6个方面30条扶持政策,其中帮助企业用工稳岗5条,筹措防护物资1条,确保物流配送顺畅2条,保障生产要素供应3条,财政税收金融扶持13条,支持重点项目建设6条。
三是打通复工复产复市“堵点”。抓住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四个关键点,组织相关部门合力攻坚,通过复核人员信息,发放工作证、车辆通行证,打通人员通行堵点;指定通化长途客运、集散旅游、交通旅行社三家公司为不具备通勤条件的企业提供车辆保障服务,打通车辆供需堵点;建立“零接触”绿色通行机制,率先开通邮政公司、顺丰快运、京东快递,打通物流堵点;开通银行对公业务,打通企业资金结算堵点。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细化22个行业主管部门职责,领导带头主动深入企业、个体工商户,做好疫情防控指导,确保安全复工复产复市。
二是跟进落实30条扶持政策,组织10个责任部门主动入企业、送政策,全力帮助企业降成本、渡难关。
三是按照谁行管谁负责原则,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及时收集复工复产复市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四是紧盯205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强专班服务,强化要素保障,通过不见面审批,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工作。(通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