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村里农民乐 吉林农业大学探索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实践

2020年12月22日13:49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作为省属重点农业大学,必须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办学理念,在服务社会中,学校要做到与国家发展战略、与农民自身利益、与农大特色优势相结合,其服务也体现了我们大学的价值。”谈到吉林农业大学开展社会服务取得的成果时,校党委书记席岫峰说。

“公司+专家+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民乐模式

“一栋温室几亩田,一年四季都出钱。棚膜产业连成片,家家户户把钱赚。”一段民谣,把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发展棚膜经济、农民致富的心情描绘了出来。走进民乐村的民望园艺育苗中心,一排排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在育苗中心门口,挂着吉林农业大学科技专家大院的牌匾。

一谈起与吉林农业大学的合作,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峰露出了笑容,“跟吉林农业大学是‘亲戚’,一见到吉林农大的师生就像见到了亲人。”1999年农历大年初四,吉林农业大学吴春胜、张广臣、孙长占、牟金明和张晓明5位专家应邀来到了张志峰家中,面对张志峰提出发展的渴望,5位专家们分别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和民乐实际,为民乐村发展不谋而同地提出“科技引领发展”。

从此,民乐村与吉林农业大学结缘结对,连续合作20年。以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力量支撑,以村企共营制的方式实现了民乐科技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

20年来,10余个学科专业、50余名专家教授、千余名学生多次深入该村开展服务,参与指导生产实践。吉林农业大学依托示范区、专家大院等项目在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建立科研示范基地,2001年以来,用当地自然资源与学校综合技术优势相结合,围绕“出口红辣椒规范化生产配套技术”“绿色食品谷子规范化生产配套技术”“特用粘玉米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秸秆和饲草养鹅综合配套技术”“蔬菜设施标准化建设与生产技术”等,研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农作物和畜禽品种300余项(个),在催生了“出口红辣椒、绿色食品谷子、鲜食特用玉米、优质肉绒大鹅、设施蔬菜”五大优势产业基础上,目前,民乐村发展玉米、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创立了“公司+专家+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运行模式和科技服务新模式。这就是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

科技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初春时节,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暖暖的蔬菜大棚里,黄瓜顶花带刺,爽脆鲜嫩;西红柿红中透粉,气味清香……面对喜人场景,民乐村村民孙智利脸上挂满笑容。“有了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黄瓜、西红柿已经上市了,仅一个半月,每人就挣了7000多元钱,收成相当好,干活也有劲儿!”孙智利和工人们兴奋地说。

民乐村有11户贫困户19口人,以前都是以重大田为生,人均0.2公顷的耕地,村民的日子过得很是拮据。“种田想赚钱,得有规模,不然不如种菜。”在吉林农业大学张广臣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民乐村的村民改变了以往的耕种模式,全村开始建大棚种蔬菜,目前蔬菜产业收入占全村农民人均收入的35%。目前民乐村840多户村民,除去外出务工、上学和迁出人口,已实现户均1棚菜,加上种植大田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全村贫困户均已脱贫。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农大的专家们帮着设计大棚,帮着选择品种,帮着解决病虫害,民乐村蔬菜园区的大棚由最初的园艺学院设计的吉农第2代已经发展为吉农第5代,根据四季温度变化,大棚中的电脑系统可以自动调温、喷水、放风……

如今,民乐村蔬菜园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育苗、统一销售模式,农户不用为“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发愁,蔬菜通过宁江区蔬菜批发市场供应到百姓的菜篮子,也成为宁江区郊区高效农业的亮点和农民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

除了蔬菜产业,在玉米种植上,全村推广以吴春胜教授团队支持的全程机械化为基础规模化高效种植。

民乐村有846户3400口人,1066公顷土地,3个自然屯,8个农民合作小组,现在全村仅有8个人种植管理900多公顷玉米,科技解放了的其他农户,大部分参加到蔬菜产业发展中。在民乐,依靠专家科技支持,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专家出具体的生产技术方案,由村企集中经营,提高粮食产量超过其他小农户经营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实现每公顷玉米产量2.7万斤,比其他散户经营至少提高0.8万斤。

“民乐模式”实现了组织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化创新,创建了“公司+专家+协会+农户”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学校先后派出多位农业科技专家长期深入示范区进行科技攻关,培训农业科技人才,为农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科技队伍;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改变的不仅仅是农业,还有农民和农村

开展校村合作,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

从校村合作开始,学校每年都组织多位专家到民乐村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形成了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下乡、“双百双进”实践活动、“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志愿服务、青年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品牌。伴随科技而来的还有文明新风,张志峰说,民乐村的村民享受的是大学生待遇,每年好多教授都来村里给村民开展培训,做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在这种指导交流中,也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开拓了农民的思想,乡村文明之风也有了提升,村子里家庭和谐了,村屯环境也美丽起来。

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冯江表示,当前,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以“民乐模式”等为标志的科技服务模式基础上,成立了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致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建设成为高等农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发动机、吉林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端智库、政产学研协同服务创新的聚集地、农民教育素质提升的大学堂。今后,我们还将逐步推进立足吉林、覆盖东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农业科技服务架构。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