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驻村又“驻心”,扶贫更“扶志”

2020年07月04日07:35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原标题: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驻村又“驻心”,扶贫更“扶志”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村落,伴随着寥寥炊烟的升起,沉睡的村庄渐渐“苏醒”。

  沿着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来到村部,只见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环绕,嫩绿的秧苗舒展着曼妙的身姿,一幅幅乡村美景徐徐展开。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

  村部办公室走出一个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的人,他叫巩大明,是大良村的第一书记,也是贫困户眼中的“贴心人”,自打他来了以后,大良村便好事连连:贫困村成功“摘帽”,扶贫产业风生水起,贫困户人均收入翻番……

  2018年5月,巩大明被龙山区选派到大良村驻村工作队开展扶贫工作,同年10月担任第一书记。

  大良村地处辽源市东北部,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共有贫困户21户47人,是龙山区唯一一个建档立卡的省级贫困村。

  村集体收入为零,贫困户生活没着落,村容村貌脏乱差,面对这样的大良村,如何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提振贫困户的脱贫信心?

  “脚上不沾土,工作就没谱,驻村也要‘驻心’。”上任第二天,巩大明便开始了入户走访工作,他每天起早贪黑,很快便掌握了每家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并将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记录在本子上。

  起初,大良村贫困户难题纷乱如麻,巩大明绞尽脑汁思考脱贫方法。

  翻开驻村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贫困群众的基本信息和帮扶措施,以及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为每户精准贫困户都建立了扶贫档案,制作包保单位联系卡,在精准识贫的基础上,按照致贫原因,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实施分类包保,推进精准扶贫。

  为了夯实脱贫基础,巩大明坚持用好用活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设16栋大棚,打造“大良村亲子采摘园”,壮大村集体收入;通过入股经营辖区顾大山庄、够够购蛋品等企业,为贫困户增加收入,现在大良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30余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两年,在巩大明的鼓励下,不少贫困户从“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自信心和奋斗能力明显增强。

  “大明来了,快进屋坐会儿”看到第一书记再次到访,83岁的2组贫困户胡登山热情地迎接。

  两年前,胡登山带着两个身患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老人又得了癌症,生活雪上加霜。

  巩大明至今都记得第一次与老人见面的揪心场景,“家里太穷了,能不能帮我们一把,不想再过穷日子了!”胡登山拉着巩大明的手激动地说道。

  两人聊了很久,了解到胡登山想养牛却苦于没有资金的烦恼,巩大明立即协调银行贷款,10几天后,2万元扶贫资金到位,他又找人为其挑选肉牛。经过几个月的精心侍弄,“扶贫牛”产下了小牛犊,这让胡登山喜出望外,如今,他已顺利脱贫,家中还有3头牛。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这两天,老人又找巩大明帮忙协调贷款,准备再养几头牛,彻底摆脱贫困。

  在大良村民眼中,巩大明不仅能“变着法”的带领大家致富,还经常为大伙儿“出头”解决实际困难。

  3组贫困户于志君发生车祸后,补偿款一直没有落实,巩大明多次向司法局和法院沟通协调,最终争取了5万元补偿资金。从那以后,逢年过节于志君都会为他送去鸡蛋或粘豆包等,表达感激之情,而每次收下“心意”后,巩大明都会以米面油等物品回报贫困户。

  在他的努力下,有劳动能力的7名贫困户全部被安置在家门口就业,通过低保+分红+就业+五点双享两救助四重保障,每个贫困户年均收入可达4000余元。他又多方争取资金19.8万元,为贫困户新建砖瓦房2间,维修住房3户,建彩钢仓房1个,建保温棚3户,打井1口,购买过冬用煤3吨。2019年末,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自打巩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班子凝聚力提升了,工作干劲儿也足了,贫困户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良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敏由衷地称赞道。

  眼下,大良郊野公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穿梭于村屯各角落,巩大明对村里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民宿、莲花池和水上乐园等设施建完后,村集体收入还会增长,贫困户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