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们点赞”——龙井市脱贫攻坚工作走笔

2020年04月19日08:16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为你们点赞”

  春风暖心,催人上进。龙井大地上扶贫项目建设加快了“脚步”,春耕春种工作也按下了“快进键”……龙井小城的扶贫故事让人欢喜,催人振奋。

  龙井市总人口17.6万人,下辖7个乡镇65个行政村,于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36个,贫困人口3745名。截至目前,36个贫困村、3671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1%。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龙井市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市工作大局,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具体部署,紧紧围绕“六个精准”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

  因人施策,精准扶贫

  “现在是春季森林防火的关键期,可得把林子看好,你不用管我,吃完饭就抓紧回到卡点值班去吧!”龙井市智新镇合成利村贫困户王鸿胜放下碗筷告诉妻子,“儿子刚才来电话告诉咱们不用担心,他在宁波那边挺好的。”

  2018年王鸿胜的小脑萎缩病情加重,妻子沈玉芝为了照顾他便不再外出打工。家里的支出只能靠在市里当协警的儿子为数不多的工资、土地租金和粮食直补的费用来维持,生活日渐拮据。

  经商讨后,村里为沈玉芝安排了林业护林员的工作,因为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在不耽误工作的同时,她还可以照顾丈夫的日常起居。另外,借助东西协作的平台,王鸿胜的儿子也在宁波市象山县找到稳定的工作,每月工资近6000元……就这样,王鸿胜的日子又有了起色。

  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能当上林业护林员,沈玉芝完全得益于龙井市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针对全市贫困人口因病因残比例较高的实际情况,龙井市将贫困人口分为3类人群精准施策。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采取“爱心”系列工程给予政策保障;对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设立“八员”农村公益性岗位,共聘用514人,每人年均增收2000元;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鼓励其自主创业就业,并给予政策支持,共组织27名贫困户赴象山县就业,实现自主脱贫。此外,对有返贫风险的边缘户、对因大病等突发因素导致重度贫困的农村人口,实行返贫预警措施,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进行保障。

  特色产业,带动扶贫

  “要想富先修路”。沥青路替代了土泥路,石砌围墙替代了朽木栅栏,破旧的泥草危房翻新变成了朝鲜族传统瓦房。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下派到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任第一书记的韩宝宁,让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咖啡屋、米酒厂、博物馆、露营基地、有机果蔬采摘大棚……明东村深度挖掘“著名诗人尹东柱故居”和“中国朝鲜族教育第一村”的文化底蕴。以前村民眼中的“破废遗址”变成了致富法宝。名人故居游、乡村生态休闲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走在明东村里,朝鲜族传统特色和现代元素相得益彰,让人很难把这里与“贫困村”3个字联系在一起。

  “为你们点赞,你们的露营基地太棒了。”一群来自延吉市内的朝鲜族游客在露营基地谈笑风生。

  近3年来,龙井市整合资金8.6亿元,实施项目257个。其中,产业项目83个,累计产生效益3979.3万元,“贫困户增收益,产业增效益”的效果不断凸显。

  信息共享,有效脱贫

  “我们市长是这个微信群的群主,你看,各个乡镇的负责人都在群里面。”龙井市扶贫办副主任黄志全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他们的扶贫工作群。“像这样的微信群,我们在全市一共建立了10个,都是由市长任群主,分别对应全市总体工作、扶贫产业项目和7个乡镇具体工作,一方面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确保政令畅通。另一方面交流经验做法,对于各乡镇的典型经验,由市长审核后在全市推广。”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龙井市依托数字化建设,建立信息交流、贫困户信息比对共享等机制。

  通过建立龙井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能随时掌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市级和7个乡镇、65个行政村脱贫攻坚作战指挥室,配备了74台触摸式数据查询设备,做到信息共享无死角。另外,通过大数据管理,能做好各行业部门政策落实数据比对,建立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多部门行业信息与建档立卡信息数据的整合衔接、多元共享和业务协同,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得到及时有效落实,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更精准、更透明、更有效。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赋能建成小康社会。如今的龙井市积极主动作为,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从严从实压紧工作责任,全方位巩固好脱贫成效,为实现全市人民的小康梦而不断努力。(记者孙寰宇 实习生徐中强)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