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鐘生死時速!吉林國文醫院以國家級認証實力領跑區域急救

凌晨的急救鈴聲刺破夜幕,吉林國文醫院導管室內,胸痛中心團隊憑借標准化“雙繞”急救流程,僅用28分鐘便為突發心梗患者打通堵塞血管,再次刷新區域急救紀錄。作為公主嶺市首家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聯盟認証的標准版胸痛中心醫療單位,這場驚心動魄的搶救絕非偶然——國家級認証背后,是嚴苛的“7大質控指標、11項技術標准”體系化考驗,更是對“入院至血管開通≦60分鐘”國際金標准的超限突破。如今,這座國字號胸痛中心正以全域急救網絡建設,為嶺城百萬群眾重構心血管疾病救治新生態。
“雙繞”機制:28分鐘搶贏生死時速
凌晨0時05分,胸痛患者王先生(化名)的危急心電圖通過遠程系統傳至國文醫院胸痛中心微信群。持續胸痛伴嘔吐2小時、心電圖顯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值班醫生立即啟動“雙繞”機制:繞行急診科及CCU,直入導管室嚴陣以待。穿刺、採血、造影,鎖定右冠狀動脈病變位置,導絲通過,球囊擴張,支架植入,一氣呵成,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完成血管開通,全程28分鐘,將患者心肌損傷降至最低。
“每搶回1分鐘,就能挽救4%的心肌細胞。”胸痛中心主任李桂武教授道出急診醫學的精髓。這支匯聚20年心血管診療經驗的專家團隊,將標准化流程融入救治全周期:從遠程預診、智能分診到術后康復,形成無縫銜接的閉環體系。正是這種分秒必爭的救治模式,使該院D2W(進入醫院大門至血管開通)時間壓縮至平均57.68分鐘。
數智賦能:打造閉環急救“心”標杆
作為公主嶺及周邊地區唯一通過國家級標准版認証的胸痛中心,國文醫院歷經六年淬煉,以“國標”為綱重塑急救體系。該院於2020年通過省級預檢,2021年4月獲國家級認証,五年累計成功救治2553例胸痛患者,其中急性心梗超1000例,將傳統救治效率提升40%。這些數字背后,是2100平方米急診醫學中心的硬核支撐——智慧救護車全天候待命,智能監護儀實時跳動,醫用分子篩全院制氧系統、空氣加壓氧艙組成立體急救網絡,全自動洗胃機、進口呼吸機等百余台尖端設備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質控認証﹔更以“先救治后交費”制度突破傳統流程桎梏,實現綠色通道零延誤。
多學科協同:構建急救高效新生態
“我們要讓專業救治力量穿透最后一公裡。”國文醫院負責人表示,醫院將嚴格遵循國家胸痛中心建設標准,進一步整合急診科、心內科、影像科及社區醫療等資源,構建起“預警—響應—救治”全鏈條多學科協作體系:急診團隊遠程指導現場處置,心內科同步制定手術方案,影像科規劃介入路徑,檢驗科快速完成術前准備,多學科復合手術單元提前待命,確保每位患者在黃金救治期內獲得手術機會,真正實現“患者未到、信息先達”高效銜接。如今,該院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療率已達89.19%,超越全國平均水平,無數家庭因此重獲圓滿。
夜幕下的吉林國文醫院,導管室的燈光始終如生命燈塔般長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