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4】

五、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安全發展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強化審計監督、財政監管,保証國家和省裡重大政策措施落實和資金安全。全力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構建與安全智能管控”實施應用,增強安全發展“軟實力”。健全糧食、能源等戰略物資運輸保障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水平。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體系,提升車聯網等重要融合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交通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提升交通運輸裝備安全水平。健全交通運輸安全宣傳教育體系,強化全民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
提高基礎設施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現代化工程建設和運行質量全壽命周期安全管理體系,健全符合吉林實際的交通安全生產法規制度和標准規范。強化交通基礎設施預防性養護維護、安全評估,以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為契機,持續開展公路長期性能觀測,完善數據採集、檢測診斷、維修處治技術體系,加大病害治理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注重研發推廣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提高交通基礎設施質量,延長使用壽命。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創新安全管理模式,強化重點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長大橋隧的建設、運行安全風險防控。
完善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多方式協同、多主體參與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管理協調機制,完善科學協調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保障預案體系。謀劃建設應急運輸大數據中心,積極推進“互聯網+交通運輸監管與服務”安全監管系統建設,完善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實現安全生產預測預警、監測監控、風險管控、監督檢查、隱患治理等工作信息化,提高安全生產數字化監管能力。推動危化品物流企業加強設施設備投入和技術改造,完善物流作業規范,發展罐箱多式聯運,提高危化品運輸安全水平。構建快速通達、銜接有力、功能適配、安全可靠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網絡,完善應急救援基地、消防救援站等布局,推進應急救援航站規劃建設,針對不同通道功能定位建設應急場所、應急裝備、應急通信、物資儲運、防災防疫、污染應急處置等配套設施,提高設施快速修復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推動鐵路快運、公路轉運、貨運包機等多元替代,確保異常情況下應急物資正常運行。強化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吉林)儲備中心能力建設,提升應急運輸裝備現代化、專業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動應急運輸標准化、模塊化和高效化。統籌提升陸域、水域和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多層級的綜合運輸應急裝備物資和運力儲備體系,加強交通安全監測、危險預警、災害救援等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全行業系統安全風險和重點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強化危險貨物運輸全過程、全網絡監測預警。
(二)推進智慧發展
提升智慧發展水平。以公路數字化轉型為突破口,強化“數字交通”頂層設計,突出重點、有序實施,推動公路發展全流程數字化,強安全、保暢通、提效率、優服務、降成本、減排放,助力“數字吉林”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加快研制新一代高速智能動車組、智能城際列車等新產品,重點開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加大汽車、裝備制造等領域智慧物流裝備技術研發力度,拓展智慧交通應用場景,推進智慧樞紐建設,協同發展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車城網”,推動長春智能巴士和智慧物流倒運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逐步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輸送分揀等在公交、出租、景區接駁、港站物流等領域示范應用。完善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支持汽車、軌道客車等領域建設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平台。
以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建設為依托,開展物聯網、大數據、精准氣象感知等新技術在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網中的深度融合應用試點,打造高緯度季凍區、通道級普通公路智慧提升樣板。以新一代先進技術為基礎支撐能力,建立及完善智慧型交通運輸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體系,打造吉林省交通運輸的“數字交通大腦”。
(三)推進綠色發展和人文建設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交通基礎設施與生態空間協調,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尤其是黑土地保護。鼓勵傳統物流企業盤活閑置土地資源、鐵路專用線、場站、碼頭等存量資源,提高物流資源利用率。建設環境友好、能源低耗、資源節約、材料環保的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實施交通綠化美化和重點區域生態修復提升工程,構建生態化交通網絡。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綠色除雪除冰材料研發推廣應用力度,經過生態環境敏感區域的設施要使用物理材料防滑。重點支持單元化、標准化裝載器具循環共用,鼓勵發展公共“挂車池”“運力池”“托盤池”等共享模式﹔加強對非標貨運車輛的綜合治理,統一技術標准,推廣應用符合國家標准的貨運車輛。深化開展多式聯運、甩挂運輸、標准化托盤循環共用等試點示范。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推廣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在大宗商品運輸、集裝箱運輸等領域開展綠色低碳聯運服務,提高清潔運輸方式的應用比例,鼓勵企業更換新能源貨運車輛,推進老舊柴油車淘汰﹔在服務區、物流園區、貨運中轉站建設充電樁、加氣站等新能源車輛輔助設施。加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設施更新利用和廢舊建材再生利用,促進交通能源動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支持發展可拆解式料箱料架、周轉包裝等綠色減量化物流裝備制造業。
加強交通運輸人文建設。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功能配置和運輸服務標准規范體系,滿足不同群體出行多樣化、個性化要求。合理增加冰凍雨雪天氣高峰時段公交車頻次,滿足公眾出行需要。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無障礙裝備設備,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平。健全老年人交通運輸服務體系,滿足老齡社會交通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提升運輸服務人性化、精細化水平。加強交通文明宣傳教育,弘揚優秀交通文化,提高交通參與者守法意識和道德水平。
(四)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改革。積極參與國家鐵路、航空、郵政等領域改革。建立健全適應綜合立體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協調機制,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政策體系,完善交通運輸與國土空間開發、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政策協商機制,推進多規融合,提高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和執行協同性。構建多式聯運服務機制,推進鐵路、公路、民航在服務流程、技術標准、信息系統、票務結算等方面對接。以大數據、信用信息共享為基礎,構建綜合交通運輸新型治理機制。持續推進公路水路交通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進一步優化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制定物流車輛市區通行分類管理措施,加大對配送車輛便利通行的支持力度,放開新能源貨運車輛的通行限制。落實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努力降低物流通行成本。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和轉型發展。不斷推進投融資模式創新,健全完善與資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長期資金籌措渠道。積極參與收費公路改革試點,建立收費標准動態評估調整機制。建立健全高速公路多主體統一運行管理機制。全面落實吉林省交通運輸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方案,完善普通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體制機制。研究推動普通貨物運輸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等道路運輸行業改革。支持具有吉林特點的地方標准建設,構建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標准體系。
加強交通運輸法治建設。堅持法治引領,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推動綜合交通等重點立法項目制定修訂進程,完善交通運輸法規體系。全面加強規范化建設,提升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能力和水平,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實普法責任制,營造行業良好法治環境,把法治要求貫穿於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服務、安全生產各環節全過程。
加強交通運輸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規劃設計科研隊伍建設,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交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體制機制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行業文化建設的治理機制。加強行業人才需求監測分析,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建設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的勞動者大軍。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治保障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於加快建設高質量交通強省全過程,全面調動各級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力和水平,為實現本規劃綱要目標任務提供根本保証。
(二)強化組織保障
建立健全規劃綱要實施推進機制,更好發揮吉林省建設高質量交通強省領導小組作用,完善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分級負責、共同推進的綜合交通建設工作機制。健全本規劃綱要與各類各級規劃銜接機制,深化“五個合作”,全力爭取國家相關規劃政策支持,強化跨省交通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同步建設、同時投運,推動哈長城市群和東北地區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三)強化資金保障
逐步建立完善與交通運輸發展階段特征相適應的資金保障制度,深入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要求,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交通建設,確保各級各項交通專項資金用於交通發展。創新投融資政策,用足用好國家政策,探索以路衍經濟收益彌補發展資金不足,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財政保障有力、多元籌資融資、風險可控的資金保障和運行管理體制,健全與項目資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長期資金籌措渠道,構建形成效益增長與風險防控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機制,防范化解債務風險。
(四)強化要素保障
建立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項目庫,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強化土地資源供給。完善審批機制,落實地方征拆責任,優化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周期、簡化農村公路一般項目審批流程,如期完成征地及地上物遷改,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嚴格用地控制,突出立體、集約、節約思維,提高交通用地復合程度,盤活閑置交通用地資源,完善公共交通引導土地開發的相關政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與交通規劃協調機制和動態調整管理政策。
(五)強化實施保障
各市(州)、省直有關部門要依據本規劃綱要目標任務,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和“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明確重點任務,細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的實施要求,實化工作舉措和台賬,運用“五化”閉環工作法扎實推進落實。省交通運輸廳要會同各市(州)、省直有關部門加強對本規劃綱要實施動態監測與評估,圍繞季凍區特點、優勢產業等方面,積極組織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項目申建工作,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評估結果,按程序對本規劃綱要進行動態調整或修訂。重大事項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