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優質品種、改進生產工藝——
嘗嘗咱“中國味”葡萄酒
冰雪覆蓋下的吉林集安“北冰紅”葡萄種植園。 |
張裕世界名庄酒展示。 |
去年5月,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亮相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展覽會。 |
在中國,葡萄酒產業化已有100多年歷史,誕生了不少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如今,中國葡萄酒企業在提高原材料質量、改進生產工藝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發力高端產品、拓展海外市場有了更多底氣,產品在國際上屢屢獲獎。本報記者深入國內葡萄酒主產區,探訪國產葡萄酒逐漸“香”飄海外的那些故事。
優質葡萄醞佳釀
“戈壁灘上種葡萄?”
當福建商人陳德啟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2007年,乘著閩寧協作的東風,陳德啟作為閩商代表到寧夏考察。在寧夏,他最初打算涉足房地產行業,卻沒想到,賀蘭山東麓的一片戈壁灘留住了他的腳步。“這片荒原和法國波爾多同處北緯38.5度,干旱少雨,擁有充足的日照,很適合種植葡萄。”陳德啟對記者說,“甚至,這裡各項種植釀酒葡萄的指標都優於波爾多地區。”考察后的第一天,陳德啟就簽約買下10萬畝荒灘使用權。
從“商人”到“農民”,這條路走得並不容易。陳德啟從零開始,學培苗技術,引進滴灌系統,帶著員工們一起平地推地、防風固沙,琢磨如何在戈壁灘上打井找水源、如何拉線路通電。
然而,剛開始種的葡萄大面積枯死,自己住的帳篷都被西北風掀翻過好多次。
“賀蘭山附近風沙大,要想種出葡萄,就得先種樹。”陳德啟說。為此,他將推平的近5萬畝土地按一定面積劃分成小塊,四周種上500多萬棵白楊樹。后來,陳德啟還研制出“深溝矮種”葡萄種植技術,將葡萄產量提高了15%。為挑選一株葡萄好苗子,陳德啟跑遍法國、意大利等國家。2013年,他的付出收到回報,萬畝有機葡萄全部存活。如今,陳德啟創立的賀蘭神國際酒庄年產值達10億元。
千裡之外的鴨綠江上,浮冰漸漸消融。江畔,吉林省集安市青石鎮下套村葡萄種植大戶李德岩正在自家葡萄園裡詢問農資價格,謀劃今年的葡萄種植。“我們種的是‘北冰紅’,主要用來釀冰葡萄酒。‘北冰紅’有較強耐寒性,在冰天雪地裡仍挂在枝上,採摘時,葡萄上還有冰碴。”李德岩對記者說。
天寒地凍,冒著紛飛大雪採摘葡萄——放眼全球,這樣的情景並不多見。“用‘北冰紅’釀出的葡萄酒,果香、酒香突出,回味悠長,具有冰葡萄酒的獨特風格。”集安市山葡萄酒研發中心負責人孫延鋒介紹。
七分原料三分工藝,“北冰紅”並非天然偶得,背后凝結著農業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集安所屬的通化市地處長白山西麓、鴨綠江流域,盛產野生山葡萄。此前,當地酒廠釀造的葡萄酒主要以本地山葡萄為原料,但野生山葡萄糖度低、酸度高,在產量和品質上都有不足。
199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培育出雜交新品種,被命名為“左家2”,經種植大戶推廣,發現其不僅耐寒性佳,而且釀出的葡萄酒色澤醇厚、風味獨特,符合冰葡萄酒釀造條件。2008年,“左家2”通過審定,被正式命名為“北冰紅”。
“‘北冰紅’是中國自己選育的品種,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可以直接壓榨出紅色冰酒的釀酒葡萄。如今,以‘北冰紅’為原料釀造的冰葡萄酒在國際葡萄酒大賽上屢獲金獎,走進了國際社會的視野。”孫延鋒介紹。
老牌酒廠煥新生
“張裕葡萄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張裕股份公司總經理孫健對記者說,“1892年,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在煙台創辦張裕,拉開了中國葡萄酒產業化的序幕。”
創辦之初,張裕面臨“一無所有”的窘境:沒有釀酒葡萄,沒有釀酒師,沒有釀造設備,沒有配套產業,沒有橡木桶和酒窖,隻能靠引進。張裕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從歐洲引進124個品種、69萬株釀酒葡萄苗木,還從奧地利和意大利進口木材,組裝橡木桶,並進口壓榨機、蒸餾鍋等生產設備,成立化驗室。
經過不斷嘗試,1899年,張裕釀出中國第一瓶葡萄酒。1914年,張裕釀出中國第一瓶白蘭地。1915年,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張裕首次與世界主要葡萄酒生產國同台競技,參展的紅玫瑰紅葡萄酒、雷司令白葡萄酒、可雅白蘭地、瓊瑤漿味美思斬獲4枚金獎,這是中國葡萄酒和白蘭地首次在國際舞台上榮獲大獎。
吉林通化葡萄酒也走過漫長歷史。記者緩緩推開通化葡萄酒廠酒窖的大門,濃郁酒香扑鼻而來,一人多高的橡木酒桶映入眼帘,環顧四周,有著歲月痕跡的大橡木桶整齊排列。“這些是用長白山百年橡木制作的酒桶,最早的酒桶可追溯至上世紀30年代。”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釀酒師國鳳華介紹。
這座酒窖是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通化葡萄酒廠地下貯酒窖,是中國最早的地下酒窖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山葡萄大橡木桶地下集群式儲酒窖,至今仍在使用。酒窖溫度常年保持在15攝氏度左右,共有大橡木桶772個,桶容量在3-8噸不等,可貯藏葡萄酒6000噸。
新中國成立后,在國慶宴會、接待外賓等重要場合,經常見到中國葡萄酒的身影。1949年9月30日,張裕葡萄酒登上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晚宴﹔1949年10月1日國慶之夜,張裕葡萄酒登上共和國第一次國宴。上世紀60年代起,通化葡萄酒廠的產品不僅亮相重要場合,而且旗下“紅梅”牌山葡萄酒因其獨特的山野風味備受消費者喜愛。
改革開放以來,品類各異的外國葡萄酒走進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也逐漸多元化。考察國際市場后,結合區位特點,通化葡萄酒廠將目光瞄准了冰葡萄酒。
起初,酒廠嘗試著用本地的野生山葡萄作為原料釀造冰葡萄酒,但由於不耐風干或酸度不合適,數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此后,酒廠引進國際上常用於制作冰葡萄酒的“威代爾”品種,於2002年制作出第一款冰葡萄酒,在市場上反響良好。此后,酒廠以“北冰紅”為原料,接連推出多款冰葡萄酒,從此老酒廠迸發新活力。
張裕的發展未曾止步。如今,張裕擁有25萬畝葡萄種植基地,建成包括行業首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在內的八大科研平台,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進步獎28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8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等標准16項。
精心釀造爭出海
2月底,位於集安市的百特酒庄,遠道而來的德國人喬治·菲利普正在品鑒酒庄釀造的“北冰紅”冰葡萄酒。
“口感很清新,酸度和糖度都很合適。”喬治·菲利普是一位品酒師,擔任過多個葡萄酒國際大賽的評委。近年來,菲利普和妻子奔走於中國大地,深入了解中國葡萄酒的特點和發展狀況。此次偕妻子前來通化,就是為了探秘通化冰葡萄酒。
“‘北冰紅’滿足適合釀造冰葡萄酒的多種條件,但缺點是產量小。為了保証品質,每年的產量都被嚴格控制,用‘北冰紅’釀造的葡萄酒產量則更低,因此,我們現在的主要方向是精品化。”孫延鋒介紹,當地葡萄酒產業從過去重視產量逐步轉向重視品質,發力沖擊高端市場。目前,通化、通天、鴨江谷等本地企業生產的冰葡萄酒產品在市場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張裕通過研發改進生產工藝,精進產品口味。孫健介紹,在旗下高端白蘭地品牌可雅的釀造中,張裕將數字化控制與人工技藝結合,在中國首次實現壺式蒸餾數字化。通過精准控制1萬多個數據,釀酒師對蒸餾、火候、速度、溫度、時間等進行數字化精密控制和精細調整,從而將特征物質成分以最優比例保留在酒中。
如今,中國葡萄酒逐步走向海外,甚至在歐洲、南美洲等葡萄酒主要產區也能屢屢看見“中國酒”的身影。賀蘭神葡萄酒剛釀出,就在各大國際評選中嶄露頭角:在素有葡萄酒界“奧斯卡”之稱的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賽中,3次斬獲金獎﹔在2017年帕耳國際有機葡萄酒大賽上獲得2金3銀。法國著名釀酒師瑞吉曾評價賀蘭神葡萄酒:“顏色非常深,和紅寶石一樣,挂杯明顯,果香味濃厚,口感飽滿。”
張裕已在全球布局14座專業酒庄,產品銷往全球77個國家,在高端市場也有不俗表現,旗下高端品牌龍諭在國際葡萄酒大賽上累計斬獲百余項大獎。目前,龍諭葡萄酒已出口至英國、德國、意大利、瑞士、丹麥、俄羅斯、加拿大等45個國家。
背靠賀蘭山東麓的賀蘭神國際酒庄,也將目光瞄准更大市場。“我們不僅要做中國的‘波爾多’,還要讓寧夏葡萄酒進一步走向世界。”陳德啟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