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砥礪奮進七十載 千裡邊關黨旗紅——延邊州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紀實

2022年09月13日11:56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對外開發開放的橋頭堡,也是守邊固防的第一線。多年來,延邊州突出黨建引領,聚焦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不斷豐富品牌內涵,逐步形成具有延邊特色的“邊陲黨旗紅”黨建品牌。進入新時代以來,延邊州著力構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基層治理、促興邊富民、促兩新組織發展、促民族團結、促疫情防控等“一抓六促”黨建工作格局,按照“一年夯實基礎、兩年深化提升、三年整體見效”3個階段持續推進,讓老品牌煥發新活力,進一步筑牢黨在邊疆民族地區的執政根基,為邊境地區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邊疆穩定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以實際行動迎接建州70周年和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黨旗映紅鄉村振興路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延邊組織系統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堅決扛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推動干部資源、組織資源、人才資源向鄉村匯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延邊鄉村全面振興。

建強干部隊伍,培養鄉村振興中堅力量。優化縣級班子,利用縣市黨政班子換屆契機,擇優選配42名農業農村工作經驗豐富、具有鄉鎮黨政正職經歷的干部進入縣市黨政班子,圓滿完成換屆目標任務。配強鄉鎮班子,確保結構更優、功能更強。選好村級帶頭人,實現年齡、學歷“一降一升”目標任務,建強鄉村振興骨干隊伍。

加強組織建設,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制定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指導基層黨組織以高質量黨建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深入開展“五星級”鄉村黨組織創建,提升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凝聚力。深化村黨組織“六聯共建”活動,在全州組建93個“中心村”黨委,推動897個村黨組織開展聯建共建,有效推動各類資源向鄉村振興一線匯集。積極爭取中央扶持資金12750萬元,重點支持255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和聯建共建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推薦100個行政村作為2022年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省級示范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

下沉工作力量,充實鄉村振興一線隊伍。州級領導以上率下,帶頭深入聯系點調研指導,示范帶動各級干部落實鄉村振興工作責任。協調96個中省直部門、105個州直部門、268個縣市直部門,共選派1105名駐村干部,實現391個脫貧村、鄉村振興重點村、重點邊境村等實行“全覆蓋”包保幫扶,“延邊州創新黨建引領駐村工作”被國務院考核評估組評為2021年度典型經驗做法。研究制定鄉村振興包保幫扶工作成效《考評辦法》,抽調12名業務骨干組建鄉村振興調研指導組,指導縣(市)充分發揮駐村干部黨委功能作用,督促駐村干部認真履職盡責。

強化人才集聚,加強鄉村振興智力支撐。大力開展“引進優秀大學畢業生計劃”,持續實施“招才引智”工程,創新實施“千名大學生進千村行動”,以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為重點,利用5年時間實現全州行政村大學生“全覆蓋”。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孵化基地建設,逐步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孵化中心和村級鄉村振興人才孵化站,將人才孵化與發展黨員、培養村級后備力量統籌推進。實施農科生“訂單式”培養和“基層學歷提升計劃”,利用政策傾斜優勢,從源頭上留住本鄉本土大學生,積極推薦優秀本土人才赴省內高校開展學歷教育。

黨旗飄揚戰疫最前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延邊組織系統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將常態化疫情防控作為重要課題,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制勝力量,為打贏全州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証,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平時構建防控責任體系,緊急時刻包保領導迅速轉換為“應急指揮”。制定《全州組織系統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分區分類明確屬地責任和相應管控措施。逐級建立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將常態化疫情防控作為各級領導班子考核和干部考察的重要內容,強化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今年3月疫情發生后,州委組織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承上啟下做好社區管控、核酸檢測、重點人群隔離轉運接收和環境消殺綜合協調等工作。1610名州、縣、鄉三級領導干部層層落實包保責任,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全力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平時推動黨員干部下沉,緊急時刻服務力量迅速轉換為應急隊伍。結合下派第一書記、在職黨員進社區、黨支部聯系點、“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工作,建立黨員干部下沉基層一線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機制。今年3月疫情發生后,4.6萬名黨員干部迅速下沉,在抗疫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742個,組建黨員先鋒隊、志願隊2178個,設立黨員責任崗、先鋒崗5487個,劃分黨員責任區3964個,81人火線入黨。此外,從各縣(市)直部門和街道(鄉鎮)班子成員中選派153名領導干部擔任社區“第一書記”,從州直部門和部分縣(市)擇優選派150名年輕干部擔任集中隔離點負責人,組織精兵強將迅速向疫情防控主戰場集結。

平時織緊織密防控網絡,緊急時刻治理單元迅速轉換為“應急單元”。全面推行“五長制”,配備街長、路(巷)長、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4萬余人,形成上下協同、全面覆蓋的治理網絡,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今年3月疫情發生后,五級防控體系應勢而動,4781個城鄉網格迅速從治理單元轉為應急單元,“五長”立即到崗發揮作用,深入開展“敲門行動”,對社區居民開展“點對點、人盯人”地毯式排查,持續跟蹤管控人員健康狀況,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同時,充分發揮各領域黨群服務陣地作用,48個“紅心物業”企業和558個黨群服務中心變身為“家門口”物資調度、人員集散的指揮樞紐,有序開展公共區域消毒、送餐送藥等工作,確保疫情防控有條不紊、不慌不亂。

平時注重一線識人察人,緊急時刻抗疫戰場迅速轉換為“實績考場”。在全省率先建立疫情防控跟蹤紀實檔案,為疫情一線考准考實干部提供有效參考。今年3月疫情發生后,61名表現突出的領導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晉升職級,樹立起重實干、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同時,制定《激勵關愛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干部七條措施》,拿出一定數量“社工崗”,對防疫表現突出的公益性崗位人員,經考察合格后免試聘用,激勵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平時加強資源力量統籌,緊急時刻黨政主攻迅速轉換為“多方聯動”。積極動員全州兩新組織黨組織選派3657名黨員、職工志願者,成立136支“黨員志願服務隊”,累計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4914.4萬元。發布《致全州廣大專家人才的倡議書》,引導各類人才積極參加醫療救護、物資供給等工作。劃撥黨費800萬元,專項用於支持8個縣(市)疫情防控工作,慰問奮戰在疫情防控斗爭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基層黨員、干部,補助因患新冠肺炎而遇到生活困難的黨員、群眾,切實將黨的關懷和溫暖傳遞到基層一線。

黨旗普照城市幸福花

基層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裡”,也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延邊州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城市基層治理的“動力引擎”,以“基層建設年”為契機,在抓實責任、建強隊伍、優化服務上持續用力,不斷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切實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健全體制機制,種好基層治理“責任田”。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城鄉基層治理各層級各環節,成立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網格治理、物業治理、民生服務5個專項工作組,構建上下貫通、統一有力、齊抓共管的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領導體制。按照“4+X”模式調整街道內設機構,結合實際梳理街道職責35項,建立行政執法事項清單162項,同時取消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任務,切實厘清權責邊界,強化治理職能。實施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按照“全覆蓋、不交叉”的原則,構建“縣(市)黨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一縱到底的五級組織體系,著力破解基層社會治理“誰來抓”“抓不實”等難題。

激發內生動力,建強基層治理“生力軍”。加強城市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加大“社工崗”人員招聘力度,共配備1715名“社工崗”。暢通基層工作者晉升“雙通道”,在公務員招錄和事業編工作人員招聘中,均拿出一定比例的崗位,定向招錄(聘)符合條件的優秀社區工作者。建立“雙三長”制,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雙報到”活動,組建社區兼職“三長”隊伍,選派15280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兼任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與日常“三長”共同參與治理服務,為“三長”人員投保意外傷害保險,全面推行服務積分制管理,通過頒發証書、開展評選等方式加強優秀“三長”榮譽激勵。啟動實施基層治理專干招聘工作,成立工作專班,會同編制、人社部門核清編制,加大招聘力度,為每個城市社區招聘3名、每個村招聘1名事業編制治理專干,今年,擬招聘700名,計劃2年內完成1585名的招聘總任務,充實基層治理骨干力量。

強化惠民服務,提升各族群眾“滿意度”。建強用好服務陣地,將全州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化建設工作列為州委書記“書記一號工程”項目,建立8個綜合性樞紐型黨群服務中心,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一格一站”或“多格一站”打造500個網格黨群服務站,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15分鐘黨建服務圈”。握指成拳凝聚服務合力,組建206個城市基層黨建聯盟,推動1328個黨建聯盟成員單位積極投身基層治理,8萬余名黨員群眾參與聯盟活動,共解決難題實事2269件,有效把資源和力量向基層一線集結。注重發揮“紅心物業”示范引領作用,打造33個“紅心物業”示范項目,構建起“社區黨組織領導、駐區聯盟單位參與、物業服務企業協助”的“治理聯盟”模式。豐富服務載體,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民族團結,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進機關、企業、社區、村屯、學校、軍警營、宗教活動場所,構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良好格局。

黨旗凝聚發展源動力

非公有制企業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延邊以增強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聚焦兩新組織“兩個覆蓋”持續攻堅,加強和改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著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

突出政治引領,把准政治方向。加強政治培養,組織開展雙“百千萬”活動,組建全州兩新巡回宣講團,開展巡回宣講活動8次,累計培訓400余人次﹔常態化組織開展講黨課、主題教育以及黨史黨性教育等活動3200余次。三年來,全州兩新領域發展黨員1724名,持續吸收有擔當、有責任、有能力的優秀企業家、先進分子加入黨組織﹔擇優推薦民營企業家和黨組織書記為省州縣“兩代表一委員”103名、省州縣優秀共產黨員和黨務工作者179名,進一步激發廣大兩新組織黨員職工干事創業熱情。突出正向激勵,在延邊日報、“邊陲黨旗紅”微信公眾號等平台連續刊發“民營企業家話黨建”體會文章120余篇,拍攝黨建微視頻72個,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嚴密組織體系,筑牢紅色堡壘。通過“單獨建、聯合建、派駐建”等方式,切實增強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的有效性,切實做到兩新組織覆蓋數量再提升、黨的工作全覆蓋。堅持以新時代吉林黨支部標准體系(BTX)建設為抓手,創新開展“創五化爭五星”活動,累計打造40個“五星級”黨組織和“標兵黨支部”。抓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把黨建覆蓋到最活躍的地方,先后成立州互聯網、電商、外賣、物流、代駕、快遞6個行業協會及其黨委和8個縣(市)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聯合會及其黨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黨建工作體系﹔各縣(市)在有黨員的64個新業態企業中建立46個黨組織,通過選派27個派駐黨支部、81名黨建指導員等方式,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統籌整合非公黨建指導服務中心、街道(鄉鎮)黨群服務中心、黨政機關閑置房屋、銀行網點以及新業態企業等陣地資源建設“暖心驛站”,做實關心關愛,引導新就業群體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深化融合互促,凝聚發展動能。一方面,注重發揮黨建優勢,助企紓困解難。深化開展建強“紅色孵化器”助企紓困活動,依托全州17個“紅色孵化器”,深入貫徹落實“助企發展15項舉措”和“七個一批”幫扶任務,重點在企業融資、緊缺人才、產品銷售等方面加大力度,助力企業孵化成長﹔建強197名紅領崗、401名政工師、346名幫企發展服務團成員三支隊伍﹔通過“紅孵貸”“紅易貸”等金融產品,幫助企業融資5270萬元,組織開展“組團式”幫企服務活動243次。另一方面,引導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融入中心服務大局。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發揮非公業主聯合會作用,開展“千企助千村”、“紅領集市”進農村(小區)等活動,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637件,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折合人民幣642萬元。

黨旗構筑千裡邊關“紅色屏障”

邊境興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延邊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扎實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筑牢邊境一線戰斗堡壘,持續推動干部、人才、資源向邊境一線傾斜,確保邊防鞏固、邊境安全、邊疆繁榮、邊民幸福。

強化思想建設,筑牢邊境黨員群眾的思想政治根基。抓實黨內集中教育,堅持把黨內教育延伸到邊境一線,落實到每一個黨支部,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教育引導各族黨員干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捍衛“兩個確立”。聚焦新思想強化理論武裝,開設“新時代大講堂”,大力推進網上學習教育、掌上組織生活等“互聯網+黨建”模式,確保流動黨員學習“不掉線”、流動“不掉隊”。依托紅色教育資源開展黨史黨性教育,深入挖掘延邊紅色教育資源,打造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27個,廣泛開展“重走抗聯路”和“五同教育”等體驗式教學,有效促進各民族之間、邊民與內地群眾之間的交流交融。

強化隊伍建設,不斷壯大邊境村黨組織工作力量。建強 “頭雁”隊伍,採取本地培養、公開選聘、返鄉創業、精准選派“四個一批”方式,推動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突出抓好邊境村返鄉創業工作,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和城市居民到邊境一線創業、就業、興業,255名返鄉創業人員進入邊境村“兩委”班子。加大發展黨員力度,探索試行農村發展黨員包保責任人制度,在原有2名入黨介紹人基礎上,由鄉鎮黨委委員或黨員副鄉鎮長與發展對象結成對子,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嚴把質量關。創新實施邊境村人才支持計劃,州縣兩級拿出事業編制引進大學生,充實邊境一線工作力量,實現邊境村“全覆蓋”。

強化服務建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凝聚服務合力,協調82個省直部門、29個州直部門、68個縣直部門,選派251名駐村干部定點幫扶聯絡員充實一線工作力量。優化服務平台,指導縣(市)如期完成駐村干部黨委換屆,強化聯系服務、監督管理、教育培訓功能作用,督促駐村干部履職盡責。強化正向激勵,擇優推薦邊境村“兩委”干部參選“兩代表一委員”,在各類評先選優工作中向邊境一線基層組織和黨員傾斜,2021年,全州邊境村共有28名黨員和17個黨組織,獲得省州縣建黨百年“兩優一先”榮譽稱號,激活干事創業熱情,提升服務邊疆群眾水平。

強化載體建設,打造延邊特色“黨建長廊”。健全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治邊機制,實施軍警地“同心筑堡壘”工程,充分發揮延邊軍警地黨建共建傳統優勢,組織駐邊軍警部隊官兵、鄉鎮黨員干部和村“兩委”成員成立聯合護邊員巡邏隊、軍警地護衛隊﹔健全完善軍警地聯席會議制度,聯合駐邊各方定期召開邊境形勢分析、工作研討、任務部署等聯席會議,全面清除盲點、整治弱點,織牢合力治邊守邊網絡。實施“國門黨建一體化”工程,充分整合口岸聯檢部門黨建資源,成立“國門聯檢黨委”,在口岸駐守單位邊防檢查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口岸辦公室、海關設立4個黨支部,加強黨建聯動,形成了“資源共享、通關共商、和諧共促、形象共樹”的口岸黨建新格局。打造邊境黨建示范帶,採取資金傾斜、項目扶持、包保幫扶等方式,加大對邊境一線的支持力度,選派優秀后備干部到邊境鄉村挂職,組織優秀教師、醫生到邊境村服務,實行邊境村干部特殊崗位津貼、護邊員補貼和邊民補貼、黨建工作經費投入保障等系列扶持政策,筑牢邊境安全屏障,讓群眾安心邊境生活。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