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保護與開發並重,吉林省撫鬆縣錦江木屋村——

“老屋是村民的財富”(走特色發展之路)

本報記者  劉以晴
2022年03月03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皚皚白雪中的木屋村落。
  何紹東攝

  歲月流轉,白雪皚皚映襯著百年老屋的木牆、木瓦、木煙囪……無聲地講述著光陰的故事。

  這裡是吉林省白山市撫鬆縣漫江鎮的錦江木屋村,房屋主要材料是木頭,至今已在長白山腳下存在了300余年。錦江木屋村,保存著最完整、數量最多的滿族古木屋建筑群,也被稱為“長白山木文化的活化石”,有著“長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美譽。

  長白山木材儲量豐富,當地居民就地取材,砍樹造屋。大多選用山裡有油脂、抗腐蝕的落葉鬆為材料,圓木縱橫疊摞建成牆壁,涂抹黃土填補縫隙。如今,為了保護環境,當地不再砍樹新造房屋,隻對老屋進行修繕維護。

  磚瓦易碎,堅木不腐。如今老屋,正見証著發展的新故事。

  “回來嘍!”60多歲的村民鄒吉友剛剛歸家,拎著兩條大魚。“這是客人點名要吃的!”即便過了春節假期,農家樂依舊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老人忙著收拾食材,眼裡盡是喜色。

  近幾年,高速通車、敦白高鐵通車、村裡環境整治……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原本隻剩下十幾戶人家的木屋村如今迎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鄒吉友找准機會,在村鎮干部的幫助下,將家裡的三間木屋改成了招待游客的農家樂,很快就接到了各地的訂單。

  “木屋的老樣子不能改,守住民俗,這才是咱吸引人的地方。”走進鄒吉友的木屋,屋內陳設也以木質為主,一把木桌擺在炕上,火炕燒得正旺。“咱們村裡人就是在炕上吃飯的,熱乎乎又熱鬧,很多城裡人來了都覺得新鮮有趣。”鄒吉友說。

  近日發布的《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保護特色民族村寨。實施‘拯救老屋行動’。”近年來,撫鬆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努力將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推動鄉村振興。撫鬆縣對木屋村進行保護、搶救修繕、挖掘民俗,建設鄉村民俗旅游景點。2009年,木屋村入選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被國家住建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木屋有了名氣,村民得了實惠。早些年,村民多以開荒、狩獵、捕魚為生。如今,村民走上了旅游致富的路。

  鄒吉友在全縣第一個成立旅游合作社,搞起了農家樂。“人多的時候,一天得招待200桌客人。”鄒吉友干勁十足。在他看來,村子四季都是美景,木屋是原汁原味的特色,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都喜歡。

  合作社一年收入30多萬元,還帶動了村民增收。鄒吉友還在村邊承包了30多畝林地,種植林下參,向游客提供挖參體驗服務,“挖出來的參,游客都直接買走了”。

  除了收入來源變多了,更讓鄒吉友高興的是:村裡人變多了。看到村裡的變化,許多年輕人也紛紛返鄉。

  離開老鄒的農家樂,跨過幾個木屋便是一家木匠鋪。在這裡,游客可以自己體驗木雕的樂趣,鋪子的主人叫王炳焰,“我大學畢業后在天津工作,后來家鄉旅游業發展起來了,我就回來創業。不僅繼承了家傳手藝,也算為家鄉發展貢獻了一點力量。”木頭動物、木頭畫、木鈴鐺……站在各種木雕作品前,年輕的老板這樣告訴記者。

  近年來,撫鬆著力建設10個特色小鎮、百家精品農庄、千家旅游客棧……木屋村的變遷,見証了撫鬆縣鄉村旅游的發展。2020年,撫鬆縣入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近年來,當地形成總投資超800億元的生態度假產業集群,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72萬人次,旅游收入6.8億元。

  “咱們等著將來更好的生活嘞。”鄒吉友希望把古村保護的更好,“老屋是我們世世代代的家園,也是村民的財富”。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