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通化市以“四鄉工程”推動鄉村振興

2022年02月23日20:30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立春過后,萬物開始逐漸復蘇。通化廣袤田野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以實干逐夢鄉村振興,通化市因地制宜,謀定實施資本下鄉、企業興鄉、能人返鄉、干部駐鄉“四鄉工程”,活化自身資源稟賦,培育農業發展新業態……幾經寒暑,碩果漸成,活力不斷彰顯。

  資本下鄉 :為鄉村振興蓄積動能,碩果滿枝笑秋風

  如何下好鄉村振興這盤棋?產業興旺是基礎、是關鍵,工商資本下鄉則是助推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柳河縣,稻米香裡話振興。得益於吉林省柳俐糧食有限公司的投資帶動,縣域良田沃野繪“豐”景,真正成為“致富田”。

  柳河縣盛產大米,可過去散落的農戶沒有品牌,無法形成市場優勢,大米賣不上好價錢。

  讓黑土地裡生“金”,人稱“大米姐”的吉林省柳俐糧食有限公司董事長管延麗投資建設產業園、成立合作社、搞起產學研,成功培育出微量元素含量高、營養豐富的火山岩富硒大米,點燃了鄉親們種優質稻米的熱情。

  如今,“大米姐”種植面積已擴展到2.7萬畝,帶動柳河縣2000多農戶增收致富。除了優質大米,富硒米粉、米酒等深加工產品相繼“上線”,產品銷往全國多個省市,鄉村旅游也做得風生水起。

  “現在企業固定資產達2億多元,2021年實現產值1.38億元。通過土地流轉加入合作社、到企業務工等方式,農戶每年最高能增收20多萬元。”管延麗告訴記者,元宵節過后這兩天又有50多家農戶加入了合作社。

  “大米姐”只是通化市做實做活工商資本下鄉助推鄉村振興的一道縮影。

  圍繞現代規模化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現代農業服務業等鄉村產業,通化市依托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體系,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吸引工商資本下鄉,參與鄉村振興工程。打造了通化縣貢米、柳河縣富硒米等知名品種,走出了一條“綠色牌、特色路”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吸引了一批加工企業投資興建生產基地。

  截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租賃農地的企業87個,比上年增加25個,總投資額度6.6億元,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總面積2.47萬畝。

  堅持項目拉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全市上下圍繞六大農業龍型經濟集群發展,謀劃建設了通化縣西江稻米小鎮、集安益盛藥業化妝品人參精深加工聯合體、通化有點牛公司大型肉牛養殖基地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

  引導和規范工商資本下鄉,帶動人力、物力、財力和先進技術理念進入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已破局起勢。

  企業興鄉:釋放農業發展新潛力,鄉村沃野奏強音

  在柳河縣,計劃投資1.3億元,集野山參科研、檢測、生產、加工、傳媒、旅游為一體的雲嶺野山參科技產業園建設正酣。

  多年來,通化人參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問題也逐漸凸顯:“龍頭”不強,走賣原料、粗加工老路,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錐心刺骨。

  伴隨吉林省大力實施人參產業振興工程,吉林雲嶺野山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突破瓶頸,精耕道地野山參,完善產品產業鏈條,在“綠水青山”中孕育“金山銀山”。

  “我們就是想打造野山參尖端產品,把吉林野山參推廣到世界。”振興人參產業,產業園項目負責人徐國祥信心堅定。

  如今,結合柳河縣向陽鎮雲嶺野山參保護區,企業拉動起“參旅融合發展”的新鏈條,產業園竣工投產后,預計年實現旅游收入1億元。

  與此同時,助推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在柳河雲嶺的助推幫扶下,向陽鎮8000多畝沐雪而生的“雪蘋果”也通過企業實現“旅游+”“互聯網+”“康養+”等多元化銷售發展,年產量達2800多萬斤,產值5600萬元。

  “企業興鄉”釋放出不竭的鄉村潛力。在此基礎上,通化市堅持龍頭帶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模式發展,走出一條“一產強、二產精、三產活”的發展路徑。

  一座座廠房在鄉間拔地而起、一個個產業項目落地生金……目前,通化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57戶,發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2戶。東方紅西洋參(通化)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禾韻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4戶企業入選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產業百強企業,位居全省第二位。

  能人返鄉:人才“活水”蹚出致富路,唱響振興“大風歌”

  200多頭牛、1300多畝的家庭農場……這些,是通化市二道江區鴨園鎮鴨園村返鄉創業大學生董輝,用汗水澆灌出的豐碩成果。她成立的慶陽家庭農場,已經成為集有機種植、養殖、精細加工及生態採摘於一體的現代化綠色農業基地,為越來越多的鄉親們提供就業崗位和創業的土壤。

  “董輝可是我們村裡返鄉致富能人,大學畢業后就回來創業了。我們倆口子跟著她干,土地流轉掙一份、打工掙一份,一年能掙8萬多元呢,可比以前種玉米強多了!”有事干、有錢掙,鴨園村村民賈小鳳當起新型農民日子過的更有奔頭。

  如今,能人返鄉創業,成為通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在二道江區五道江鎮玫瑰谷,玫瑰谷主人韓德生將一朵朵嬌艷的玫瑰花變成“致富花”“希望花”。每年從春季開始,400多畝婀娜多姿的玫瑰花驚艷綻放,吸引了眾多游客徜徉其中。

  “除了發展旅游、開發產品,從2019年開始,我們還給五道江鎮提供5萬多株玫瑰苗木做綠化,打算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和鎮裡合作,打造玫瑰小鎮,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塑造特色小鎮,以旅游振興鄉村,韓德生信心滿滿。

  村景因人而變,鄉村因人而興。

  繪就好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景,通化市大力吸引能人返鄉,激活鄉村振興“人才引擎”。

  支持優秀人才返鄉創業興業,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和創業平台,完善服務體系,激發能人返鄉創業熱情,讓返鄉創業能人回得來、留得住、干得好。

  昔日“雁南飛”,今朝“鳳還巢”。現如今,像董輝、韓德生一樣,通化市廣大外出打拼的人才帶著觀念、技術、資金逐漸歸來,在家鄉創辦車間、建立基地,振興鄉村信心十足。

  干部下鄉當好鄉村振興“排頭兵”,不負韶華繪新景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化市黨員干部用初心擦亮鄉村振興底色,“干部駐鄉”工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通化縣興林鎮大荒溝村,“荒溝”不荒,振興正忙。

  “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裡,產業興旺是第一要求。大荒溝村位於河裡抗日根據地,自然稟賦多元,活化紅色資源、帶動綠色經濟發展,我們建公司、抓產業,創新成立紅興旅游開發公司,謀大發展。”敢教“荒溝”煥新顏,駐村第一書記邊中秋務實敢拼。

  把鄉村振興的重擔挑起來,將群眾增收致富的夢想托起來,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立足基礎優勢,謀劃確定了一園雙帶、三型經濟、四走抗聯路、五游大荒溝的“五位一體”發展思路﹔創新推出黨建聯盟,為群眾辦實事。

  “我們還注冊哈尼河裡商標,帶領村民生產榛子、鬆籽、木耳、藍莓酒、藍莓葉黃素等產品。”邊中秋說,村裡還計劃打造1200畝藍莓基地、研究發展光伏發電項目,以大荒溝村振興為支點,輻射帶動鎮乃至全縣振興。

  自實施“干部駐鄉”工程兩年以來,通化市選派鄉村振興聯絡專員379名,覆蓋行政村449個,實現對脫貧村、軟弱渙散村和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全覆蓋。

  圍繞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駐村干部重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2020年以來,鄉村振興聯絡專員共爭取項目80個、資金1777.5萬元,指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0個。

  為民辦事服務,重點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動黨在農村惠民政策落實,駐村干部經常聯系走訪群眾,帶領村干部開展代辦領辦服務事項1.2萬余次,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999個、辦理實事1099件次,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常態化、長效化,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提升治理水平,完善基礎設施,通化市把派駐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爭取基礎設施項目28個,為接續鄉村振興開好局筑牢了基礎。

  鄉村振興聚力謀篇,沃野田疇繪出新景。

  沐浴春日暖陽,一幅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振興畫卷正在山城通化次第展開!(來源:彩練新聞 隋二龍 李銘)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