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關注:中華秋沙鴨 從長白山發給世界的一封信

陳鳳華
2021年12月07日09: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吉林省白山市撫鬆縣漫江,中華秋沙鴨正在江面休憩。
  肖學平攝(人民圖片)

  初春,中華秋沙鴨從南方遷徙回到長白山下的水域。
  朴龍國攝

  正在孵化的雌性中華秋沙鴨從人工鴨巢飛出來覓食。
  朴龍國攝

  長白山天池景色。
  新華社記者 許 暢攝

親愛的朋友:

  您好!

  感恩您打開這份來自中國吉林長白山且飄滿鳥語花香的信函。

  我是中華秋沙鴨,長白山下是我家。我的學名叫鱗脅秋沙鴨,我在中華大地上第一次被生態科學家認識時,便擁有了這個響亮的名字——中華秋沙鴨。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目前地球上瀕危的物種,堪稱鳥類活化石,我與大熊貓齊名,比揚子鱷還要珍貴。作為一個物種,我有比人類更為久遠的歷史,是黑土地的“活化石”,也是長白山的“名片”。

  三月春來,我的爸爸和媽媽從江南遷徙回到美麗的長白山,長白山是我國最大的秋沙鴨繁殖地,爸爸和媽媽安居在頭道白河岸邊。它們在這裡墜入愛河,之后,在老青楊的樹巢中產卵。五月初,我與兄弟姐妹們在媽媽的呼喚下,毫無畏懼地從十幾米高的樹巢裡跳下來,完成生命第一次跳躍,開啟全新生命之旅,共同面對嶄新的世界。我與兄弟姐妹在長白山下清澈的河流中學會捕食,學會躲避天敵,學會飛行等各種本領,我們迅速成長,翅膀變得強健,可以獨立在藍天翱翔。長白山第一場粉雪飄落時,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我們才戀戀不舍離開長白山,遷徙去江南度過冬天。

  巢於樹,棲於溪,繁衍生息,南遷北歸,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1000多萬年。

  我是中華秋沙鴨,我非常自豪,因為與生俱來的秉性,我對水質極其挑剔,所以我又擔任起“生態試紙”的重任,成為水域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物種。但凡有我棲息的區域,都是免檢的生態環境,我的“矯情”卻成為我的優勢,江南河流湖泊頻頻向我們發來旅居的邀請。如今冬季,長白山成長的中華秋沙鴨旅居在江南的很多湖泊中,譜寫著大環保和大生態的自然篇章。

  鴨族長輩曾告訴我,從前,我們在長白山居住的老樹被砍伐了,春天飛回長白山后,找不到筑巢的家。沒有家,哪有愛,鴨族種群慢慢減少。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成立后,保存下為數不多的老青楊,保護人成為我們的親人。然而,寥寥樹巢無法承載鴨族繁衍后代的需求,保護人一番考察后,在老青楊樹上挂上了仿真人工鴨巢。舒適溫暖的人工巢是親人給我們營造的“愛心產房”。此后,鴨族數量逐年遞增,長白山才可以源源不斷為江南的水域派去“水質監測員”。

  我是中華秋沙鴨,我還是長白山林海的守望者。長白山廣袤的林海是生物與人類共同守望的一抹綠色。我們作為東亞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棲息在長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水域中,這是我們的幸運,這裡有專職的保護與科研團隊,有科學的保護規劃,有全方位的監測系統……

  長白山是我永遠的家,這裡有中國最美的湖泊之一天池,這裡有世界最美的雪域資源——粉雪,這裡有廣袤的原始森林……這裡百獸棲息,千鳥競飛林。“千年積雪萬年鬆,直上人間第一峰。”這也是古人形容長白山的詩句。

  吉林長白山具有地球北半球最具代表性的植被和物種,從山下到山頂,垂直高度2000多米,濃縮了從北溫帶到北極地區的植被。在一批卓有遠見的科學家的呼吁下,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在1960年4月18日批准建立。這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然保護區,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不僅在刀斧之下保住了廣袤的大森林和棲息其中的珍稀動植物,還開啟了中國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征程,也為我們鴨族的繁衍生息營造了不可多得的好環境。

  1979年,長白山保護區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如今,這裡已成為世界著名的“生態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還是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全球28個環境監測點之一。我的家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雄奇旖旎的風光,而且具有悠久多彩的歷史文化,長白山名列“中華十大名山”,並與昆侖山、泰山並列為中國三大文化聖山,以其神聖、神秘、神奇讓無數中外人士“心向往之”。

  我愛大美長白山,我更愛長白山下我的家。

  2020年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成立60周年。60年來,三代保護者頂風冒雨、爬冰臥雪、風餐露宿,在茫茫林海中晝夜巡護,走遍了長白山的山山水水、溝溝岔岔,累積巡護裡程4000多萬公裡,可繞地球1000圈,用雙足換得“鐵腳板”,用堅守練就“千裡眼”,用經驗繪成“活地圖”。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成立至今已十多年了,長白山的保護事業登上了新台階。這是吉林人的擔當,也是長白山的驕傲。如今,長白山保護區的11個保護管理站基本都“鳥槍換炮”,建起堅固樓房,接入國家電網,改善工作環境,生活電器一應俱全。過去的任務,只是讓森林別著火,植被別破壞,如今,科學研究和生態保護緊密相連,啟用現代科技來管理森林,來監測生物物種。硬件條件變了,但初心不改,保護業績節節高,我家這座山的一抹綠色已經成為中國版圖上最靚麗的原色。

  山好水好家就好,這是我的生活觀,也是長白山人最質朴的生態觀。

  近些年,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牢固樹立“保護第一”的信念,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積極開展生態保護和森林防火等重點工作,區域內生物多樣性得到全面保護,生態效益得以充分發揮。春護林蛙,夏護薇菜,秋護鬆籽,冬護野獸,保護區逐漸恢復到曾經的虎嘯長白、鹿鳴山谷、魚翔淺底、雲飛鷹翔的景象,一幅幅大美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自然保護在鴨族的繁衍生息上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全力以赴的保護,我們中華秋沙鴨現在也許隻會是課本上的一張圖片,與恐龍一樣,依靠網絡檢索才能認知。一切的美好源於長白山自然保護的力度和功勞,為了這座山的明天,為了這座山中的珍稀生物,我們緊密相連,我與長白山,長白山與生物都是生命共同體。長白山是中華秋沙鴨的家園,我們又是長白山的孩子,共生共榮。

  我是快樂的中華秋沙鴨,我是幸福的中華秋沙鴨。我生活在綠水青山中,我繁衍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謹此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到來之際,我誠摯地邀請大家來長白山看一看,這是一封特殊的邀請函,相信我,長白山的鐘靈毓秀,我的真摯熱情,就是您來長白山最好的理由!請您乘坐醉美高鐵,暢游大美長白山,感受吉林別樣風景,賞讀中國大好河山。

  中華秋沙鴨

  2021年冬季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