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轟隆隆啟動,駕駛室卻空無一人,不遠處,一名操作員操控著“生態無人農場雲端大腦”。操作員按下按鈕,隻見拖拉機駛入大田,開始耙地。眼前這一幕,發生在吉林省農安縣新安合作區陳家店村。
“現在,咱們已經是一水的機械化了!”合隆鎮眾一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忠國一大早就來參觀,他告訴記者,他的合作社目前共有各類農機具100余台(套),從春耕到秋收,隻需十幾人干活。
近年來,農安縣在鞏固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流轉方式的同時,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水平。目前,全縣注冊登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9304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茁壯成長,加速了農業全程機械化的進程,農安縣持續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通過引導扶持、強化培育、典型帶動的方式,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作業。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206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0.95萬台,主要糧食作物玉米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6%。
“農業現代化發展,要不斷向新技術、新形式要效率。”農安縣委書記張知眾介紹,農安縣計劃用3年時間,在新安合作區試驗區內,以玉米種植為重點,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建立一套精准作業標准化體系,打造數字生態農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