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春天的腳步——四平市備春耕記事

2021年04月09日08:36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追趕春天的腳步

四季輪轉,春回大地,沉睡了一個冬季的沃野良田躍躍欲試。農業大市四平的備春耕工作,追趕春天的腳步,搶先謀劃,多措並舉:立足一個“早”字,早行動、早部署、早安排﹔突出一個“實”字,確保種植面積不降低,確保春耕質量不降低,確保不誤農時。

推廣“梨樹模式”

提高耕地地力

作為今年四平市備春耕進程中的亮點,“梨樹模式”的推廣,可謂成果頗豐。全市共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516萬畝,比去年新增150萬畝,超省定計劃40萬畝。以梨樹縣為重點,建設了縣鄉村三級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體系,打造“梨樹模式”升級版。

“梨樹模式”是以秸稈覆蓋免耕播種為核心,以先進適用全程機械化裝備為支撐,以節本增效、促進糧食穩產豐產為目標的現代耕作方式。

經過十幾年的跟蹤測定,“梨樹模式”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減少風蝕水蝕的作用。此外,相比傳統種植,保護性耕作省去多重作業環節,每公頃生產成本可降低10%以上。同時,產量比傳統耕作高出5%至10%左右。

四平市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大規模擴大保護性耕作適宜區域,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黑土地,不斷提升耕地地力,促進農業穩產豐產。

加強組織領導。市、縣兩級政府成立分管領導牽頭的保護性耕作實施領導小組,建立起政府領導、上下聯動、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力量,配套工作經費,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各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逐級夯實責任,細化重點環節,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加強政策扶持。按照省裡部署要求,利用財政投入資金,對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進行政策扶持,財政資金主要用於保護性耕作作業補助、應用基地建設補助等。各地根據不同技術模式,實行差異化作業補助,原則上使用國家和省級資金每畝補助不超過40元﹔對經農機部門審核確立為保護性耕作高標准應用基地的地塊,使用國家和省級資金每畝補助不超過80元。扶持採取“先作業后補助、先公示后兌現”的方式進行,各地根據本地財力狀況在省定補助標准基礎上適當提高補助水平。

加強效果監測。建設縣級應用基地的縣(市)區,依托應用基地,均建立實施效果監測點。縣(市)區實施部門加強監測點管理,承擔監測點建設主體責任,組織當地農技推廣人員、應用基地承擔主體,積極參與到監測工作中,配合第三方切實抓好監測工作落實。加快推進遠程電子監測設備安裝,提高核驗工作效率和信息數據准確性。

加強資金監管。各縣(市)區明確補助作業地塊的驗收標准,強化監管措施,嚴防虛報補助作業面積、降低作業標准、套取補助資金等違規行為發生。加快推進信息化遠程電子監測工作,具備條件的縣(市),採用監測數據作為兌付補助資金的重要參考依據,提高監管工作效率。各實施縣(市)建立專門的檔案,相關文件資料、信息化平台監測數據等均留存備查。

加強宣傳培訓。充分利用手機、電視等媒介,通過網絡培訓、現場演示、微視頻、典型案例等多種渠道,大力宣傳保護性耕作技術、政府扶持政策等,做到實施區域全覆蓋,促進技術進村入戶。市裡成立的保護性耕作專家指導組,各市縣建立的技術推廣隊伍,深入基層、農戶、田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現場培訓和技術服務,讓種植經營者、農機作業者,掌握保護性耕作的核心要領,促進技術規范應用。

除“梨樹模式”外,四平市還推廣了一系列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優良主導品種107個,其中玉米58個、水稻34個、大豆15個,優良品種覆蓋率繼續保持100%﹔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20項農業生態環保技術,確保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100%,病虫草害綠色統防統治覆蓋率、化肥和農藥利用率分別達到40%以上,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實現負增長。

釋放合作社效能

豐富物資儲備

備春耕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保証農民手裡有錢,能買到品質優良的種、肥、藥,不誤農時,順利春耕。

四平市積極協調銀信部門加快放貸,科學指導農民適時售糧變現﹔全力引導農資企業採取門店營銷、網上直銷直購、農民合作社統購統銷和代購代銷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推動農資及早入戶。

截至4月5日,全市備春耕生產資金計劃20億元,已籌集19.9億元,佔比99%﹔計劃用種1.73萬噸,已到戶1.7萬噸,佔比98%﹔計劃用肥36.76萬噸,已到戶34.3萬噸,佔比93%﹔計劃用藥3245噸,已到戶2596噸,佔比80%。種、肥、藥等主要農資貨源籌備數量,明顯高於歷年,7.32萬台套農機檢修率達到96%以上。

今年的資金儲備能夠如此豐富,少不了合作社的功勞。

家住梨樹縣八裡廟村的劉淑梅,是“帶地入社”的村民代表之一,她將土地轉入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后,年收入遠超萬元。

劉淑梅笑呵呵地說:“加入合作社,9畝地加分紅每年能賺1萬多塊錢。家裡的地不用自己伺候了,我和老伴就蓋了3棟大棚,每年收入6萬多。再加上我隔三差五去合作社或鎮上打工,一年下來還能賺個三五千。”

去年,四平遭遇三場台風,然而和其他地塊不同,合作社採用“梨樹模式”耕作,沒出現玉米連片倒伏,一點兒沒減產。到了年終分紅,劉淑梅家的土地總收入不減反增,比上一年還多了3000元。

目前,四平市的農民合作社已發展到7996個、家庭農場發展到4192個。僅去年,就有14萬余戶農民從合作社獲益。而加入了合作社,農民不僅能增加收益,購買的物資也更加優質且便宜。

鐵西區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侯剛介紹說:“隻要農戶帶地入股永信合作社,種植過程中的所有資金投入,都由合作社先墊付,賣糧后再收回。也就是說,農戶種地不再需要先期投入。此外,因為合作社進行集約式經營,統一購買種子、化肥、農藥,每公頃可節省820元﹔統一進行農機作業和田間管理,每公頃節省700元。並且,我們所購買的種肥藥,都經過科學驗証,重重把關,質量肯定比農戶單獨購買的更好,更高產。”

合作社在發展中,也面臨著征信低、融資難的問題。為破解難題,四平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創新擴展了“糧食銀行”全產業鏈模式,幫助合作社實現可持續發展,也讓四平春耕的資金與物資儲備,更上一層樓。

所謂“糧食銀行”,就是農民帶地入社后,合作社與農民簽訂保底收入合同,將約定的糧食產量或淨收益存入合作社。耕作前,合作社以農機、房產等實物進行抵押。採取3戶合作社聯合擔保的方式,從糧食收儲加工企業(糧食銀行)取得46%的耕種成本資金,用於統一採購農資、統一耕種作業,有效緩解合作社的融資壓力。

“眼瞅著該種地了,可得抓緊把農戶備春耕的定金放下去。”在四平糧食銀行玉米購銷協議簽約現場,吉林省新天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國敬說。

在糧食收獲后,合作社以籽粒糧食存入“糧食銀行”,再獲得耕種成本的54%。售糧時,合作社與農民協商,按照當地糧食主流市場價格,由“糧食銀行”合約主體收購,按照售糧進度及時支付售糧款。售糧后,“糧食銀行”扣除預付資金本息,合作社扣除與農民約定好的耕種成本,剩余增值收益由合作社和農民按入社土地進行分紅。

加大指導力度

提供全面服務

四平市勇擔保護糧食生產安全的重任,抓住契機,強化惠農政策引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指導各地及早明確種植意向,保証全市糧食作物面積隻增不減,為全年92億斤以上糧食總體產能奠定堅實基礎。

計劃種植糧食作物884.64萬畝,比上年增加11.98萬畝,比省定任務增加12.88萬畝。其中玉米計劃面積772.37萬畝,佔比87.3%﹔水稻計劃面積66.36萬畝,佔比7.5%﹔大豆計劃面積26.28萬畝,佔比3%﹔其它糧食作物計劃面積19.63萬畝,佔比2.2%。

百萬畝良田承載著農民豐收的希望,也承載著四平市恢弘的發展前景。為確保春耕生產計劃順利進行,在四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多部門各司其職,聯動作戰,緊鑼密鼓地為農民提供全方位服務。

創新科技培訓方式。充分發揮多媒體教育優勢,以線上培訓為主導,創新實施“千萬+”冬春科技培訓行動。組織1000余名農業專家、農技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等作為骨干教師,培訓1萬余名新型經營主體、科技示范戶和高素質農民,輻射帶動全市所有農戶,共同學科學、用技術、促增產、會致富。圍繞全市主推的107個糧食作物優良品種、49項重點技術,精選教師、精配課程,錄制電視講座、微視頻、快手直播等視頻資料,通過微信群傳輸,已培訓15萬人次,全面提升了全市農業生產從業者的綜合農技知識水平,為春耕備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少農村干部群眾表示:“專家如果把我們集中一起聽課,我們還擔心疫情,而且以前面對面聽課,忘記了或者記不清楚了又不好意思找人問。看視頻好啊,想看幾次看幾次,同時老師用多媒體手段,圖文並茂,一聽就會,一看就懂,便於操作落實。”

科學部署防災減災工作。積極應對拉尼娜氣象影響,提早安排農藝、水利、人工增雨作業等防旱措施﹔嚴密設立阻擊帶,加密安裝高空測報燈等監測措施,備足藥劑、藥械,建立兩條阻隔帶和1500個監測點,設置221台測報燈、4906套誘捕器,嚴防草地貪夜蛾等危險性病虫害﹔科學確定適區對路、高產高效、優質高抗的玉米和水稻品種群,做到不越區種植,確保糧食作物安全成熟。

整治農資市場秩序。市、縣(市)兩級農業綜合執法人員,深入企業、門店、農戶,開展全市春季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嚴格執法,熱情服務,嚴厲打擊坑農害農違法行為。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000余人次,出動執法車輛310台次,檢查經營企業、銷售門店620余家,農資專項檢查入戶率達到100%,全面淨化了農資市場經營秩序。

針對轄區村屯百姓擔心的“買假”問題,鐵東區人民法院借著“我為百姓辦實事”活動契機,走訪轄區村委會,進行法律宣講,傳授辨別假種子、假化肥的方法﹔提醒村民在購買前仔細核對經銷商的信息,仔細查對外包裝信息和產品,避免購買到虛假企業的“黑產品”和“皮不對穰”的假產品﹔提醒如果購買到假產品,及時保存証據,到公安局報案或者到法院提起訴訟。

保障農耕物資運輸暢通。全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積極與農業農村、公安部門聯系,完善農業春耕常態化部門工作機制,按照工作流程圖,穩妥有序做好本地備耕各項工作。聯合成立工作專班,精准掌握農民群眾運力需求,統籌各種運輸方式,及時調度和安排客運車輛,提供運輸服務保障,做好短駁運輸銜接,確保春耕生產物資運得出生產一線、運得到田間地頭。

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工作。落實監管主體責任,織密安全監管聯動網絡,公安、應急等部門與市農業農村局通力合作,制定《四平市2021年春播秋收農機安全整治行動方案》等文件,深入排除安全隱患,切實強化管控措施,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開展農村“四無”車輛和農村道路交通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大巡邏管控密度,對農用車、貨車違法載人、農村面包車超員違法行為加大查處力度﹔通過亮警燈和喊話等方式提示駕駛人安全駕駛,確保夜間行駛的農業機械燈光齊全、粘貼反光標識或插挂反光警示旗﹔隨時接受群眾求助,事故處理快處快賠,事故應急救援及時到位。截至目前,全市農機粘貼反光標識率達到80%左右,1360位無証農機手春耕前培訓上崗,對符合報廢條件的農機嚴格實施報廢。(呂大軍 記者崔維利 楊率鑫)

(責編:馬俊華、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