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日以來,迎龍鎮堅決落實“鄉村振興”指示要求,心齊勁足、踏實肯干,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大力實踐“四鄰聯動”、全力助推鄉村振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一、背景與起因
迎龍鎮位於南岸區東部,轄11個村、1個社區,2.1萬人, 幅員45.7平方公裡,位於廣陽島總規南部,在“一島兩灣四城”的總體空間格局構建中佔據重要位置(“廣陽灣”在鎮所轄3個村、約6平方公裡,佔比30%,屬“重點管控區”﹔“迎龍新城”在鎮所轄6個村、約19平方公裡,佔比80%,屬“協調管控區”。)鎮黨委下設黨委1個、黨總支3個、黨支部23個,黨員781名。鎮域自然資源保護較好、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布局規劃有鐵路樞紐東環線、東港站、輕軌24號線等重要交通樞紐,市、區重點項目相繼落戶,是全國重點鎮、市級中心鎮及特色小鎮,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鎮”、市級“衛生鎮”“生態鎮”。
黨建工作離不開三個層面:組織、黨員、群眾,抓好黨建工作需要組織得力、黨員干部作為、帶動服務群眾三個要素保障。過去,迎龍鎮在農村基層黨建三要素保障上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我們堅持問題導向,進行了認真自查反思:
(一)組織層面,工作重心是否真正下沉。2017年6月,迎龍商務區“三簽”安置房延期交房近2年,涉及1974戶、5000余人,由於政府職能部門失信於民,全鎮1000余群眾多次大規模集訪,甚至出現“燒毀協議書”“圍堵區鎮辦事機構”等行為,事權雖不在鎮,但從側面反映了我們基層黨組織公信力欠缺,工作浮於表面,不主動、不深入,造成小事變大、大事激化,乃至花費成倍的時間精力平息事件、化解矛盾。基層減負的目的是既要減負擔、又要提質量,做到沉下去、融進去,集中精力發揮好“神經末梢”作用。
(二)群眾層面,訴求矛盾是否真正掌握。2017年苟家嘴“1.22”投毒案件,罪犯因上世紀70年代私人糾葛一直懷恨在心,春節前夕投放劇毒農藥“百草枯”於村集中飲用水源池,造成上至80歲老人、下至10余天嬰兒在內的54名村民中毒,性質極為惡劣,國務院領導批示要求全力救治、妥善處置。盡管該案件最終得到妥善解決,但也給了我們深刻警示,要全面深入掌握群眾真實訴求及矛盾糾紛,善於發現並及早處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防患未然治“未”病。
(三)干部層面,黨員干部是否真正作為。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我們發現個別村社干部不作為、不擔當,履職不力,四坪村原村主任長時間不聞不問村務工作,被鎮黨委於2019年3月責令辭職,后又被公安機關查獲聚眾吸毒,於2019年12月開除黨籍。同時,部分一般黨員“身份”意識淡薄,模范帶頭作用發揮不好甚至“拖后腿”,喪失了黨員先進性、責任感,我們嚴格按照黨規黨紀處理了9名不合格黨員。干部是否作為,組織要考量、群眾要監督,黨員是否表率,平台要搭建、內因要激發。
二、做法與經過
迎龍鎮黨委根據全區統籌部署,著眼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思考和實踐了串聯組織引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有效載體——“四鄰聯動”。
(一)創新工作模式
根據重慶農村散居的特點,以院壩為單位,按照“居住相鄰、易於集中、便於活動”的原則,以黨員帶頭戶為“圓心”,四鄰為“半徑”,黨員帶頭戶定點聯系服務“半徑”院壩,開展七項服務、做好七個“角色”,即黨的政策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信息員、巡河護林環保員、文明鄉風倡導員、致富增收技術員、應急處突安全員,團結帶領身邊群眾共畫鄉村振興“同心圓”。全鎮劃分“半徑”院壩108個,確定黨員帶頭戶120名。
(二)豐富工作內容
各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帶頭戶圍繞自治、法治、德治,著力做好聯系服務群眾七項工作。一是走訪聯系。建立民情信息數據庫,黨員帶頭戶、院壩長定期走訪聯系院壩及聯系戶,及時採集和更新聯系對象基本信息並登記在冊、同步更新。確保全鎮4832戶常住居民信息准確、詳實。按照“出門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的思路,黨員帶頭戶定期進家入戶收集社情民意,按照“三事分流”的原則分類處理,即“大事”上報黨委政府依法辦理,“小事”村居“兩委”自治解決,“私事”院壩鄰裡和善調處。二是宣傳宣講。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開展院壩微宣講場、以案說法、文藝匯演等主題活動。確保群眾黨的政策聽得懂、國法能吃透、家德耳熟能詳。三是化解矛盾。各村法律顧問派駐實現全覆蓋,並協助“兩委”聚焦發展難點、群眾關注熱點,開展法律援助、調處矛盾糾紛,培養群眾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意識。確保依法自治、靠法德治,實現矛盾化解在一線、信訪吸附在基層。四是環境整治。排查道路揚塵、超標排放、生活污染、噪聲擾民、非法棄渣、非法捕撈等違法行為信息,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五是文明建設。注重以文化人、以文養德,引導群眾講道德、守公德。豐富開展黨員義工、文明創建等農村精神文明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家風家德。確保村規民約的自治意識形成習慣、依法治理的法治觀念成為風尚。六是幫扶致富。大力實施黨建強村工程,各村因地制宜自主引導群眾依法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社、盤活村社集體資產及致富帶頭人引領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等方式,逐步壯大村社集體經濟、促進群眾增收。確保群眾在自主發展中遵守法律,在互幫互助中展現德風。七是應急處突。疫情防控中,做好入戶排查、防疫知識宣傳,幫助春耕農事、配合復工復產等,為克服嚴峻形勢、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求進打好基礎、提供保障。
(三)完善工作機制
明確將“黨建引領 四鄰聯動 鄉村振興 共同家園”作為全鎮農村治理主題並持續開展。實行專項考核評價,並納入村(社區)年度考核重要依據和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重要內容,建立完善每月支部書記例會專題匯報研究、黨建督查通報等綜合推進機制,並根據各村(社區)開展情況及質量,年底按10萬元、6萬元、2萬元標准匹配專項工作經費,對推進不力、履職不到位的啟動問責追責。各村(社區)結合實際完善五大工作機制:一是綜合服務機制。建立以鎮黨委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結對單位提供志願服務+村民群眾自我服務為一體的聯動綜合服務機制,充分發揮群眾自治主體作用,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二是“三事分流”群眾意見辦理機制。對群眾反映的意見問題,採用“三事分流”分類依法處理,即上報上級組織解決大事﹔召開村“兩委”、結對單位黨組織聯席會解決小事﹔召開“四鄰聯動”協調會處理私事。三是矛盾糾紛協調和維權機制。遵循法治原則,建立聯系黨員調解“四鄰”+法律顧問院壩分片化解+村“兩委”圓桌協商+鎮黨委政府聯席解決的系列矛盾糾紛多元協調和維權機制,依法處理矛盾糾紛和合法權益維護。四是安全穩定聯防聯控機制。建立“四鄰”互助+黨員幫助+“兩委”常駐的聯動機制,深化平安建設。五是爭先創優評比激勵機制。建立年度“最美院壩長”“幸福院壩”“美麗庭院”等創評機制,提升群眾精神文明和道德素養,營造黨員群眾互動參與的良好氛圍。2017年至今,共投入110余萬用於“四鄰聯動”專項考核、示范點打造及“優秀院壩長”表彰,成功創建市級鄉村治理示范鎮和1個示范村。
三、成效與反響
(一)“四鄰聯動”,產業興旺。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引入社會資本2億元,推進特色小鎮、“北斗鋤禾”等都市現代農業項目。“一村一策”探索農村“三變”改革,著力服務園區企業、農村“三資”入股、“農業+”模式產業化經營等方式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11個村集體經濟收入567萬元。在馬頸村“廟岩”院壩,黨員帶頭戶陳亞玲搭建觀賞魚電商銷售渠道,帶動36戶群眾年銷售觀賞魚20萬尾以上,戶均增收6000余元﹔在北斗村“鋤禾”“家和”院壩,借助農旅融合項目“北斗鋤禾”影響,培育了吳小平葡萄、金木春見等精品農業種植大戶,催生了園藝苗木、大棚藤菜、井水挂面等系列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業農產品﹔在清油洞村,5名黨員帶頭戶借助農村專業合作社和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動員組織257戶農戶種植枇杷3萬株、800余畝,將於2022年挂果產出,預計戶均增收5000元。2020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940元,連續3年增幅6%以上。
(二)“四鄰聯動”,聯絡了三農人才。我們堅持“有為有位”的選人用人導向,深入開展村(社區)班子回訪、研判,院壩走訪摸清社情民意、逗硬選人標准,調整村社干部12人,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為敢於擔當的干部擔當”,積極探索壯大集體經濟與村社干部考評挂鉤獎懲激勵機制,鼓勵干部創新作為、大膽工作。在“四鄰聯動”中發現、培養優秀人才、年輕黨員,儲備后備干部、本土人才36人,村(社區)干部隊伍年齡、學歷結構實現“一降一升”,2021年村(社區)換屆“兩委”成員74名候選人意向性人選中,平均年齡41歲,比上屆下降2歲,大專及以上學歷40人、佔54.1%,比上屆提升13.5%。黨委班子成員定向聯系服務吳小平、雷澤勇等本土“農業專家”15人並形成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群團骨干、鄉賢達人等助力鄉村振興的人才作用。
(三)“四鄰聯動”,聯出了文明風景。村規民約化習慣,移風易俗成風尚。黨員帶頭戶細致摸排院壩群眾基本信息和社情民意,出門一把抓、回來再分家,對矛盾問題“三事分流”及時辦理回應,既攔截過濾了私事小事又便利了群眾問題反映,實現了小事不出院壩、大事不出鎮村。2018年以來,在鎮實施的10余個征地拆遷項目中,無一例矛盾問題上交,未出現新的信訪問題。“四鄰聯動”也成為了社會治理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成功探索,人民網、法制報等多家主流媒體予以宣傳報道。同時我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前沿至院壩點,“三會五優”豐富開展農村精神文明活動並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會上交流發言,北斗農民管樂隊成為全市文化名片。在鞏固全國文明鎮的基礎上,成功創建了全區首個全國文明村。
(四)“四鄰聯動”,聯靚了美麗鄉村。爭取上級支持,將場鎮部分商住用地主動調為城市綠地,留足城鄉融合生態發展空間。在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的基礎上,120名院壩長主動參與巡河2000余公裡、護林1066公頃,密集巡防堅決制止和打擊非法棄渣、偷排漏排、非法捕撈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累計投入4000余萬元,實施湖庫整治、磚瓦窯關停、散亂污企業整治等生態環保項目30余個,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創評“美麗庭院”10戶、“幸福院壩”9個,深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龍頂村“龍嵐新居”、清油洞村“槽坊”等院壩干淨靚麗,群眾由衷感嘆“美麗院壩是我家、農村不比城市差”。
(五)“四鄰聯動”,聯回了初心使命。把組織工作開展在“半徑”院壩、讓黨員干部活動在群眾身邊,干部是否作為、黨員是否表率,群眾來監督、社員來評價,激發了黨員干部履職熱情,形成了“黨員聯四鄰、四鄰帶一片、一片促全域”的生動局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四鄰聯動”反映迅速、運行高效,確保了宣傳引導、排查溯源、風險防范等到位無盲區,織密了韌勁十足的防控網絡,全鎮無確診或疑似病例,轄區穩定、群眾安康,經濟社會秩序恢復良好。在防汛救災中,黨委書記凌晨3點帶領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妥善轉移因水位突然上漲的受災群眾,確保了歷史高位洪峰平安過境。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評優秀“圓心黨員”58人,市委巡回指導組檢查迎龍鎮時給予充分肯定﹔加強宣傳引導,確保意識形態“零事故”﹔推行民生實事承諾辦理機制,從快從優辦理解決了如廁難、出行難、飲水難等40余件鎮村民生實事,在全區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滿意度調查中多次排名第一,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公信力顯著提升,北斗村黨支部獲推薦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四、實踐與體會
(一)黨建引領是核心
在“四鄰聯動”工作開展中,基層黨組織作為農村社會治理的主心骨,充分發揮核心組織和戰斗堡壘作用,建立院壩公約德治—村兩委商議自治—鎮依法法治,形成了高效運轉的組織管理服務體系,極大地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在推進農村社會治理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發動群眾是關鍵
堅持政策指導自上而下和群眾意願自下而上地結合,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把人民群眾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變“要我做”為“一起做”,用群眾的辦法解決群眾的問題。
(三)健全制度是保障
“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就是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必須確保有完善的制度和嚴格按照規定決策執行程序。“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三事分流”等制度,實質上是給村級事務決策規定了一個議事程序、議事規則。提出議題、擬定方案、民主決議、公示結果、監督執行這五個環節安排嚴密、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完整程序體系,既確保了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又宣傳基層組織的工作思路,集中了民智民意,提高了依法自治、民主管理的能力。
(四)切實惠民是根本
“為了誰”“我是誰”展現了我黨的初心和使命。維護群眾根本利益,民生持續改善。始終把保障和改善好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心為民所想,不斷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各項工作順利推動。
迎龍鎮將認真落實市、區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持續深化“四鄰聯動”,並以此為抓手著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一是加強黨的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不斷提升黨員干部“七種能力”,著力破解“青年黨員難找、支部書記難選、黨員教育難做、普通黨員作用難發揮”等“四難”問題,大力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創業氛圍。二是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持續優化廣陽島智創生態城等功能區域服務,著力思考和探索主動承接經開區社會事業和園區黨建職能,夯實經開區加速發展的基層基礎。三是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深化“三生四宜”品質城市建設,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為廣陽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筑牢生態保護屏障,進一步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四是堅持人民至上的服務理念,持續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辦好民生實事,強化平安建設,常態化疫情防控,確保轄區安全穩定,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