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政協吉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長春召開,吉林省兩會就此拉開帷幕。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的兩會,意義重大。而我作為第一次參與兩會報道的記錄者,非常有幸在這樣重要的時間節點感受吉林省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
找熱點話題、查背景資料、看歷年報道、參加開幕會、採訪參會代表委員……在准備兩會的過程中,我更加了解了吉林省的優勢和發力點,也對吉林省省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將對我今后的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來自各界的代表委員肩負吉林人民的囑托,緊扣吉林省經濟發展現狀及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互聯網醫院線上診療系統醫保卡報銷比例和線下就醫不一樣,老百姓線上看病經濟壓力大。”“失智老人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充分利用供銷合作社的優勢能更好地助力全省脫貧攻堅事業。”“我們得想辦法把人才留在吉林啊”……在這樣的“大”會上,我們能聽到許多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小”事。代表委員們字字懇切,為民發聲,這也讓我有了更加強烈的責任感。
而《政府工作報告》中亮眼的成績則令人備受鼓舞,美好的藍圖催人奮進:
全省現行標准下70多萬人、1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吉林省糧食產量連續八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水平,新建高標准農田300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1%﹔
2020年,一汽在吉生產整車265.4萬輛,一汽-大眾年產銷量均突破200萬輛,紅旗品牌汽車年產銷量均突破20萬輛﹔
大力發展寒地冰雪經濟,利用5年至10年時間,旅游業總收入爭取達到萬億級規模﹔
……
當聽到這些過去的成果和未來的展望時,我內心為之震撼。吉林省這個東北老工業基地,不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而是正在努力做“加減乘除”,以實現優化升級、脫胎換骨。
兩會期間,我見証了吉林省的歷史性成就,也記錄下了吉林省將要開啟的新征程。
省級兩會是讀懂省情的一扇窗,經由融媒體的傳播,兩會已真正變成了民眾可以觀察了解社會現況的窗口。我作為新聞工作者,站在報道前沿,要結合現代傳媒的媒介發展特點,把記者、百姓與代表、委員們緊密又有溫度地聯系到一起。從小處著手,用自己的視角報道好不一樣的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