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農博會三號展館內,新農技展區人聲鼎沸,尤其是黑土地保護技術,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黑土地是一個條帶狀地形,通過遙感技術可以清楚分析出土地情況,對土地開展‘面’的監測,出施肥處方圖,從而進行保護性耕作,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三號展館內的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宋開山介紹,從2018年開始,他帶領團隊與地處遼河源附近的農業合作社進行合作,在試驗田進行有機水稻種植。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精准測量土地土壤情況,因地“施肥”,試驗田實現了減少用肥20%、水稻增產10%的效果。
據了解,通過衛星遙感技術,能夠快速、准確、定量獲取大范圍土壤精細特征、作物長勢、作物種植結構、災害、產量、耕地質量、農業生產速度等全過程的時空動態信息,實現水土氣生、地形地貌、土壤理化性質、作物生理參數、種肥藥、灌溉、耕作、生產管理全過程的時空動態監測,進而構建農業大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數據存儲、數據融合、決策分析,為農民、政府部門、涉農企業提供時空精准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遙感技術還可以應用在種植業保險解決方案領域、生態環境大數據領域和自然資源大數據領域。 (趙梟伊 記者馮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