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老兵足迹 讲好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系列报道
军烈属王永玲:继承烈士遗志 守护群众安全

“我的爷爷1933年加入杨靖宇将军领导的部队,于1936年牺牲。伯父王玉山于1945年参加了在永吉的东北民主联军,任机炮连连长。在解放永吉乌拉街重要的战斗中,沉着指挥英勇作战。于1947年第三次攻打乌拉街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讲起爷爷和伯父的故事,烈属王永玲的声音几次哽咽。
军烈属王永玲在党旗下敬礼。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摄
“我从小就听着父亲给我讲爷爷和伯父的故事,从那时起我就志愿做一名人民警察。”王永玲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和姑姑、姑父都是军人,爷爷、伯父是革命烈士,这使她从小就不爱红装爱武装,向往着长大后当英雄。
怀揣着一腔热血的王永玲从警校毕业,终于成为光荣的人民警察。在她30多年的从警历程中,直面不法分子经历了数次的生与死的考验,从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成长为女刑警队长,王永玲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无怨无悔奋斗着。
军烈属王永玲用荣誉书写青春。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摄
2001年,在担任吉林市公安局女子特警大队队长期间,王永玲在医院病房内,通过化装成清洁工人,进入持刀绑架人质现场,与歹徒进行了巧妙地周旋,摸清现场情况,快速闪离。在指挥部和射击教练的安排下,她又重新化装成女护士,第二次进入人质现场,以娴熟的战斗技能,将持刀歹徒擒获,成功地解救了人质,荣立二等功一次。
“我的身体中流淌着烈士的红色基因,爷爷和伯父的革命精神始终鼓舞着我。”继承着烈士遗志,传承着烈士精神的王永玲,始终战斗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线。
一次王永玲接到消息,有一位外逃多年的杀人犯潜回本地,正在一家酒店参加婚礼,她假扮女经理化装侦查,近身贴靠杀人犯,摸清了其身佩尖刀的情况后,向战友发去信号,将手持尖刀的杀人犯成功抓获。
事后有人问王永玲,“你离杀人犯那么近,不害怕吗?”她却说:“我父亲对我说过,勇气和胆量是战胜敌人的关键,只要心里想着让老百姓更平安,让社会更稳定,我就什么都不怕了。”每每遇到危险的任务,王永玲从不畏惧,从不退缩。
一个星期天,在家休息的王永玲,突然听到楼下传来几声“救命”声,职业培养出的警觉性让王永玲急忙跑到楼下,透过围观群众,她看到在另一个单元门口一名男子正在掐着一名女子的脖子,嘴里叫喊“谁敢过来,就整死谁”。王永玲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猛地上前,几拳将歹徒打倒,并和群众一同将歹徒押往派出所。
在从警的三十年的工作历程中,她亲手抓获了两名杀人犯,成功解救了两名人质,抓捕各类嫌疑人百余人,真正成为一名身经百战,有勇有谋的女刑警队长,先后被评为吉林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标兵”“青年突击手”“十佳民警”,吉林省“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巾帼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抗疫志愿者等,荣立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
工作之余,王永玲在吉林市永吉县的抗洪救灾中,怀着对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无限情感,组织起军烈属、劳动模范和家属,为抗洪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送去了慰问金和生活用品,表达了军烈属的家国情怀。
王永玲每年都积极参加革命烈士公祭日活动,作为红色宣讲员,多次参加红色故事进校园和企业演讲活动。在疫情期间,王永玲做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展现了共产党员在困难时的模范带头作用,把革命烈士家属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融入了血脉里,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