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蛟河关门村致富有“鹿”

2023年05月31日16:19 |
小字号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两千多年前,《诗经·小雅·鹿鸣》以“鹿鸣”起兴,描写群鹿欢鸣的场景。如今,在蛟河市新农街关门村,“呦呦鹿鸣”已成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的真实写照,成为了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鹿”高歌。

走进关门村,最直接的感受是这里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不种菜,庭院中都建了样式基本一致的鹿圈。

“呦呦……”永福梅花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福家院子左右两边是鹿圈,中间一条过道通向屋内。如果不是传出了鹿鸣声,还很难猜出这里是鹿圈。几只梅花鹿见有陌生人来,立即躲进了角落。这群梅花鹿身姿矫健、皮毛光亮,样子呆萌可爱。李永福指着鹿群说,这是当地农民的“致富鹿”。他家院子里养着60头雄鹿。

“农民通过养梅花鹿已发家致富,现在腰包鼓鼓的,从以前的小目标是‘万元户’,变为现在存款七位数甚至是八位数!”李永福说,在关门村美丽的梅花鹿成了让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目前,关门村东北梅花鹿存栏总量6000多只,村里规模养殖户80多户,几乎每家都养上几头鹿,就像其他村农民养牛一样。村里480人从事涉鹿产业,年产鹿茸2000斤左右,鹿业副产品1000吨左右,鹿业全产业链产值4000万元。

关门村养鹿已有年头了。这里以前是蛟河市的鹿乡。远远望去,位于坡路上闲置的蛟河市第一鹿场大院讲述着这里梅花鹿产业的前世今生。

56岁的李永福是关门村的党支部书记,以前在鹿场打工,他觉得养鹿赚钱稳定。“10头梅花鹿也没有一头牛吃得多,养鹿劳动强度小,岁数大了也能干得动。”从1993年开始,他花了3万元钱从鹿场买了1公3母共4只鹿,在家里养起了东北梅花鹿,开始自繁自育。第三年,梅花鹿达到了8头,还卖了6个鹿崽,一头鹿崽4000多元。村民一看养鹿赚钱,纷纷到鹿场买鹿。

那时候,村民卖鹿茸、鹿血、鹿胎膏等鹿业副产品经常遭遇压价。2014年,各地兴起创办合作社,新农街党工委指派专人到村里指导。李永福当年积极响应,组织成立了永福梅花鹿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众福梅花鹿经销公司,吸纳60多户养殖户入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方式运营,与福建客商建立了联系,抱团发展后市场话语权大增。

“鹿吃得少,用工少,母鹿下崽,公鹿割鹿茸,梅花鹿身上全是宝。”李永福说,本屯已经没有场地,他与南沟屯吕高友合伙,在兴农村建了占地4公顷的基地,养了200多头梅花鹿。

“如果按养殖200头梅花鹿算,我们每年雇用周边农民、购入农户玉米、草料等饲料等需要投入近60万元,这些钱是让周边农民受了益,对他们致富来说具有很大的带动和推动作用。”新农街党办主任梁伟华说,梅花鹿产业特色明显,发展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而且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相融合的新产业。

围绕乡村振兴,新农街以养殖基地为抓手,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安置农户闲置劳动力使农户增收创收,实现了一产和二产的有效融合。

目前,关门村正值养殖户采茸季,采割、加工、销售,家家都在丰收的喜悦中忙碌着。鹿鞭酒、鹿茸片、鹿胎膏、鹿筋、鹿心、鹿肉……每天,产品线下线上销售都很火爆,不仅卖到了全国各地,还销售到了国外。“要想富,就养鹿。”梅花鹿成了让新农街农民有奔头的产业。(李春红)

(责编:关思聪、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