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视频】e起点赞长春这十年|区县领导访谈·净月高新区

2022年10月13日10:00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长春净月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吕东

一、净月高新区是如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

我们深学细读、全面领会,坚持以“严新细实”工作作风和“五化闭环”工作法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净月落细落实、落出成效。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三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净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千方百计调结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彻底解决困扰我区多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毫不放松守底线,把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科学防范、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定不移抓党建,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革命,涵养政治生态,切实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十年来,净月高新区发展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成就?

十年来,我区先后获批国家高新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级农高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21年末,全区地区GDP达到436.3亿元,比2012年增长71.5%;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64.6亿元14.1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超99.9亿元,增长259%。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2021年在全市开发区板块排名中位于第一。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汇集22个国家科技研发平台、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00个省部级研发服务平台,一线科研人员近4万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5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9家、小巨人企业83家。一汽新能源等120余家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落位我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区本级584项审批业务“只跑一次率”达到100%,实现全流程“一窗受理、一窗出证、一网通办”。“24小时为企服务不打烊”,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率达100%,企业登记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为30分钟,开办时间压缩到半天。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28.16平方公里,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延伸至我区,新增公共绿地855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42.5%,森林覆盖率达到30.1%,宜居环境得到空前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均GDP增加到19.72万元。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广大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三、十年来,为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净月高新区都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过去十年,我们坚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抓住关键、突破重点,不断开创净月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影视文旅、数字经济、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生命健康、科教研发、生态低碳、金融商务、智能制造”五大战略支撑产业,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以今年为例,我们不断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全面开启“网上”招商、“云端”洽谈和线下对接,共开展“请进来”商务活动289场,“走出去”叩门招商45场,洽谈项目102个,计划总投资超300亿元。全力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净月数字经济产业园,网易、华为、神州、京东、布瑞克、安恒、易启、天云等众多数字龙头企业和服务机构入驻。建成大数据中心6个,规划机柜总量28295个,占全市的82%。持续强化对外合作交流。深化与天津、杭州等对口城市合作,建成吉浙创新服务中心、津长双创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引进培育实体企业70余家,虚拟注册企业114家。加速导入国际资源,引进格拉默、大陆汽车电子等一批知名外资企业,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实现跨越式增长。

四、新征程上,净月高新区将如何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推动长春实现振兴发展全面突破?

我们要立足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主动融入、全面助力“六城联动”,全力打造净月“小六城”发展格局。引领做强文化创意城,围绕影视、文旅、文创三大产业方向,打造点、线、面协同发展的“两轴一带十三区”产业功能区,建立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协力共建现代农业城,结合省级农高区建设,聚焦“数字农业、农业科技、生命健康”三大领域,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研发试验区”,实现与公主岭国家农高区错位发展。积极助力国际汽车城,紧抓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在智能制造、场景应用上精准发力,全力打造汽车电子和后市场服务示范区、汽车文化传播体验示范区。数字赋能科技创新城,坚持“数字立区”,聚焦高精尖领域,实施“改革引领创新、数字全面赋能”两大举措,开展机制创新、基金建设、数字化改造等八大行动,打造科技创新生产中心、科技赋能服务区。全力支撑双碳示范城,聚焦建设“生态强区”,围绕“六新产业”主攻方向和“四新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全市双碳示范城的“引领示范和创新服务产业集聚区”。创新拓展新兴消费城。发挥特色文旅消费优势,线上线下联动,创意引流、拓容增量,构建商圈、街区、节点消费集聚空间,带动消费向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方向提档升级。

点击进入专题

(责编:李思玥、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