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推崇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匠心

2021年09月15日17:00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专注、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指的是匠人们对自己的作品追求完美极致的精神。工匠精神在我国流传已久,不论是辉煌宏伟的万里长城,还是流光溢彩的苏州园林,无处不彰显着匠人们的匠心独运、精雕细琢。

中国“工匠精神”自古有之。《庄子》云“技进乎道”,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坚持,精益求精,极致完美。生民之初,先祖从打造石器到磨制石器,进而发明陶器,出现编织、纺织、玉雕、牙雕、漆器等,从简单的石器、骨器、木器等工艺到复杂的制陶、纺织、建筑、舟车等手工业,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门类。据西汉《礼记·王制》记载:“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规定了中国古代百工的基本身份,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推行“四民分业”改革措施,并要求“各守其业”,使得古代工匠以“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典籍《考工记》作为工师考校百工之书,确立了古代工匠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工匠职业分工体制,使得各类工匠祖祖辈辈心无旁骛地从事着唯一的职业,通过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对制作不遗余力,这种代代相传的“匠心”铸就了中华灿烂的文明。比如,世界各地众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包含着大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瓷器、玉器、石雕、漆器、硬木家具等,造物成就之高无不映射出大国的“工匠精神”。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方便与快捷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匠精神似乎与高效发展之间产生了冲突。但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已经从高速度转变成了高质量,民众对于产品的需求从重数量转变成了重质量。我们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彰显我们大国风采,帮助我国一步步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创新大国走向创新强国!(李欣雨)

(责编:李思玥、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