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双阳:从“量”到“质”的飞跃

2021年06月11日15:29  来源:吉林日报
 

双阳收获了发展的一系列“质变”——

五年三次在长春市绩效考评县域组中获得第一名,县域综合实力由2015年的全省第19位跃升到目前的第6位,实力不断跃升;

金冠电气成功上市,东南热电并网发电,吉通机械产值翻番,国信产业群裂变扩张,重大项目不断积能蓄势,演绎精彩跨越;

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新兴产业插柳成荫,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应对挑战有力有效;

……

当人们把这一个个点连在一起,一条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清晰可见,昭示出作为省会城市副中心的双阳,奋发图强的求进之心。

近年来,双阳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发展的质量结构、体制机制、内外环境、基础支撑正在发生系统性整体性重塑,综合实力连续跨越,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初步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加速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理念破局,厘清发展思路

思想的力量,总能穿透迷雾,标定前行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对从传统农业县转身的双阳来说,如何把握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推动发展?

撤县设区二十余载,区位、生态、特色产业、社会认可度等综合优势明显,潜力无限的双阳,在省会长春的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跳出自我束缚,打破思想的藩篱。2016年,双阳新一届班子以更高站位、更宽视角、更大格局谋划发展,提出了“打造美好双阳,建设长春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思路。

这是一次发展思路的升级,这是主动求新求变的战略选择,也是双阳主动融入长春、服务长春的坚强决心和以更高的标准提升自我、突破自我的坚决态度。

按照这一思路,长春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铺开。围绕中心城区功能分区,双阳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全面提升服务功能,当好长春生态环境建设的“绿色屏障”,做好长春提供绿色安全食品的“后勤基地”和休闲旅游观光的“后花园”,努力建成中心城区的功能配套区和生活延伸区。在区域规划布局、经济综合实力、产业结构布局、城市功能形象、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五位一体”“一主、六双”“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四大板块”等战略的相继布局,双阳主动顺应中央和省、市部署,又相继提出“加快角色转变、加速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全面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核心区、服务都市圈”等具体目标。

经过几年实践,双阳不断加速城市建设由副中心向核心区转变,由融入都市圈向服务都市圈转变,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发展目标越来越精准,将思想的光芒落实到实践的每个环节,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什么样的双阳、怎样发展双阳的重大问题。增强动力、厚植优势,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项目突破,做强经济底盘

思路清晰、目标笃定,全盘工作渐次推进、有序展开。

双阳坚持一手抓稳增长、一手抓调结构。抓好项目这个发展的起跑“第一棒”,不断放大重大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保持定力,稳扎稳打;树牢拉长补短理念,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长春城市副中心建设。

短短几年时间,经济底盘越做越大,重大项目由少到多,主导产业由弱变强,全区发展呈现由“形”向“势”、由“量”向“质”加速转变的良好态势。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成绩,来之不易。成绩,成色不俗。“十三五”期间,双阳区征供土地1200余公顷,开工超亿元项目159个、超10亿元项目18个;全区共引进超亿元项目80余个,到位内资362亿元,引进外资3亿美元。用拼搏实干,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双阳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领域,用足用活政策,深挖资源资产,每年谋划包装各类项目百个以上,呈现了谋划一批、落位一批,谋划与落位交相呼应、梯次推进的喜人局面。

充分发挥项目服务“365”“专班抓项目”作用,有效破解了融资引资、手续办理等瓶颈,国信乡村都市、吉通中德工业园、东南热电厂等一批支柱型项目成为拉动经济逆势上扬、行稳致远的动力引擎。

创新实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四个一”工作机制,压实招商责任,完善奖惩机制,全面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聘请专业人员、组建专业队伍,常态化、高频次开展驻点招商、叩门招商、中介招商,每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都在百余次,择商选资、招大引强,一批基地龙头型、总部税源型、单项冠军型重大项目纷纷落位双阳。“梦吉林”、神鹿峰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带动力强、引领绿色转型的优质项目成功签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全程服务、全力攻坚,挂牌督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健全完善全链条、全要素服务保障,全力破解土地、资金、审批等瓶颈。集聚产业、集成要素,提升平台发展热度,开发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

目前,双阳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演进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环境优化,涵养发展土壤

无论是量的增长,还是质的提升,都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集聚作用。自身要发光,才有“群鱼吻珠”效应。

从推进“一次办好”到深化“一窗受理”改革,从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到出台各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双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念始终如一。

从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到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1366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双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务实高效。

近年来,双阳区花大力气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生产经营环境、要素保障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突出清单化、承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优先建立了“先预审,后审批”服务方式,全面实行“中午不间断”“延时办公”服务内容,并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64项区本级事项实现全城通办,373项区本级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简化了企业开办流程,营业执照办理时限压缩至10分钟,纳税次数进一步减少,办理时长不断压缩,增值税退税审批合规时间由15天压缩至10天,获得增值税退税时间由3天压缩至1天。

“在企业进行项目手续办理等前期准备工作中,双阳区各级政府部门抢抓时效,全力保障我们企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长春国信投资集团国信南山项目销售经理王绍妍说。

好的营商环境,涵养了创新与发展的丰厚土壤。2019年至2020年,双阳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吉林省“软环境建设标兵单位”。

当前,双阳区还将优化营商环境与“作风建设年”活动有机结合,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下大力气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彻底根除“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赢得企业和群众信赖。

站在新发展阶段,着眼新发展格局,双阳区践行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只争朝夕,在聚力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核心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向着更强实力迈进。

(责编:李成伟、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