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是吉林省西部大湖泊,从地图上看,湖泊就似西部的眼睛,传递碧波柔情,吸引着走近她的每一个人。
还湿、还草,自身努力转型,既捕鱼又护鱼,既创收又投入,努力抓住发展商机,又全力呵护良好生态。湖水润泽之地,点点滴滴的欣喜变化正在发生……
湖畔人家的情怀
凌晨2点起床,3点吃饭,然后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周周如此,在查干湖景区,59岁的鱼把头张文每天都有10多个小时的作业时长,全部是早起捕鱼作业。
问他为啥这样“玩命”,他说这是查干湖渔场第二十代鱼把头的使命。“师父带我,1995年出徒,现在已经当了25年鱼把头了。”
张文1980年成为渔场正式职工,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渔业经验。当上鱼把头后,张文逐步领着渔工打鱼。冬季一般5点起床,1990年前都是坐大马车上冰打网。现在条件好了,开着轿车上冰。
1995年开始制作大眼网,并试验成功。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均采用大网眼直径,这能够让三四斤的鱼漏下去。
为什么查干湖能保持这么好的生态?原因就是科学去养,科学按需捕捞。
生态美景幸福梦
前郭县查干湖开发区妙音寺绿色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泰山经营的特色农业有声有色,据他介绍,这个合作社是由妙音寺村5社30户农民流转土地建成的,共有45栋双拱温室,虽然合作社有正式的名字,但游客和商户更愿意叫“永春采摘园”。由于有采摘和直供渔村服务,游客都因此记住这个所在。特别是高档果蔬的生产,让这里名声在外。
作为本村农民,返乡创业前李泰山搞过土建,为弥补亏损,还通过打工和带工程队增加收入,源源不断地投入,看好的既有查干湖的美好前景,也有湖区人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刚入社时有30户村民,其中25户是未脱贫户。63岁的任福青入社后,既分了红,又通过打工增收,不但脱了贫,还有每年近6万元的收入。现在他每天除了种菜,侍弄果树外,还为游客采摘提供服务。
旅游业的兴起,让查干湖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绿化美化。景区打造了花海景点,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处理村屯污水,拆除私搭滥接的村屯危建,修路绿化等。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屯里用上了自来水,建了污水处理厂。
最美渔村幸福指数高
渔场的办公楼,背村面水,正对着望不到边的湖面。
查开湖渔场区3个乡镇,积极开展宜居环境整治,统一标准的小院墙是外在美,村容整治和防止污水流入查干湖,却是看不见的里子。
查干湖渔场党委副书记单君国说,生态资源破坏了,就要为此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和成本;如果注重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非但不会破坏,还能发挥潜在的价值,改善民生,造福子孙后代。
2018年国庆节期间,查干湖创纪录接待40万名游客。现在每年5月1日到10月1日,查干湖的开湖季,都能为从事渔家乐餐饮服务的经营者带来近20万元的收益。整个渔村50余户餐饮服务的渔家乐,大部分由渔场工人开办。不但让渔场无后顾之忧,而且吸纳就业能力越来越强,很多渔工子女从事餐饮和渔政工作,即使年长一些的人,也可以栽花种草,都能增加收入。渔业生产以往非常辛苦,现在从中解放出来,不再投入过多劳动力,以家庭旅游业替代了。
环境改善,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场区重铺了街路,建成大型停车场,改造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两处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在清洁湖区的同时,持续美化景区。退耕700公顷水田,建两处湿地公园。把过去的1500公顷稻田,打造为万亩荷花景区。
我们深信,生态立身,生态为业,查干湖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记者曾庆伟)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