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将存量资产变为增量经济?如何加速现有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增长”?近期,长春希达电子技术公司在实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企业还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下功夫,做强产品抢占市场。2020年,企业实现了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全年增长率均超过30%。
“我们实现了产能的同步扩大和市场的同步布局,在城市大脑、智慧城市、智慧监控中心等领域,我们的产品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也填补了市场空白,这也为2021年整改市场布局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长春希达电子技术公司董事长郑喜凤表示。
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不仅靠企业练好“内功”,也得益于长春新区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近年来,长春新区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全力推动科技领军企业,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分阶段实施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长春新区还组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与校区、院区战略合作,成立了吉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和项目合作,共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长春新区不仅引领企业唱好自主创新大戏,更通过内部挖潜,促成高科技企业就地扩大投资、扩大产能。
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是长春新区一家高科技企业,经过12年发展,已积累14项可产业化的高值医用生物材料和医疗产品。2020年,圣博玛生物医用材料和高值医疗器械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启动建设,实现本土企业再投资、再扩能。“这里有良好的产业创新氛围、叠加政策扶持和营商服务环境。”圣博玛生物总经理庄秀丽表示,这些正是企业下定决心在长春新区做大做强的原因所在。
长春新区在不断扩大增量的同时,也重视挖掘存量,把推动新区现有企业的扩能升级,作为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区内百克生物、安沃基因、永利激光、英利汽车、嘉诚信息等多个企业的近30个技改扩能项目扎实推进,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了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
这些不断成长壮大的企业,为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新区也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企业的迭代升级。在最新完善的政策体系中,制定了对新区现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万元以上并且设备投资占比超过50%的技改扩能项目,给予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的补助政策。通过不断深化“三张清单”“挂图作战”“一项一档”等全流程、精细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让“老企业”焕发新生机,走向新高度。长春新区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创新,实现现有企业大蜕变,技改“加速器”正迸发强劲动力,助推企业高效发展,为长春新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