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交旅融合的绿色通道——龙蒲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2020年11月18日08:00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打造交旅融合的绿色通道

通过无人机俯瞰,即将在本月实现通车的龙蒲高速公路宛如一条长龙,蜿蜒盘踞于吉林省长白山区的崇山峻岭间,将沿途的绮丽风光、民俗风情展现给世人。这条巨龙构筑起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又一区域大通道,将极大推进延边州路旅融合发展,承载起吉林省通江达海、富民强省的光荣使命。

龙蒲高速通车在即

龙蒲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组成部分,也是吉林省第一条按照“统一规划、省地联动、利益共享、投资共担”原则建设的高速公路。龙蒲高速公路起于延边州龙井市,途经和龙市、长白山景区、安图县,止于敦化市大蒲柴河镇,顺接已开工的大蒲柴河至长春高速公路,与鹤大高速公路相交,全长134.166公里,设大桥35座、服务区及收费站8处,同期建设13.744公里松长联络线。

项目沿线地形起伏较大,路基稳定性差,是质量控制难点。仙峰岭1、2号隧道共同组成了总长12.673公里的东北严寒季冻区最长公路隧道群,地质情况较复杂,围岩较差,水系发育,是质量和工期控制重点。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94.86亿元,占总量的99.84%,剩余收尾工程及交工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计划11月底建成通车,提前向全省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攻坚克难成果颇多

面对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路基稳定性差的客观条件,龙蒲高速项目指挥部立下“军令状”,成立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深入到隧道洞口驻场,及时解决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问题,优化施工工序和工艺,推进龙蒲高速项目全速建设。

“为破解工程难题,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采用锚索框架梁、锚杆框架梁、抗滑桩、支撑渗沟、客土喷播等措施保证路基边坡稳定。”龙蒲指挥部副指挥长邢进说道,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情况,超常规投入,指挥部多次邀请国内隧道施工专家深入一线指导,采用管棚双浆液注浆、自进式锚杆、加强支护、洞外降水井等措施,保证隧道施工有序推进。邢进说:“建设期间,我们取得攻关技术成果2项、微创新成果13项,发表科研论文14篇,取得国家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省级工法3项和QC成果6项。”

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龙蒲项目以“初始即严,一严到底”的质量管控标准,大力推动施工标准化建设,实行混凝土集中拌制、钢筋集中加工、混凝土构件集中预制“三集中”,并编制下发各类施工作业指导书10余份,以体系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

隧道内以梯形、蝶形止水带代替了以往的背贴、中埋式止水带,有效增强排水功能、消除质量通病、缩短安装时间。在混凝土容易被除雪剂侵蚀的部位增设花岗岩镶面,有效提高防腐性能,降低养护成本。“我们为提高一线管理技术人员的主观创造性,全线开展‘微创新’活动并将成果予以推广,在提高功效、节约成本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工程品质。”邢进说道。

安全重于泰山,防患必于未然,安全生产部的姜旭东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采用多媒体安全培训箱考核、安全培训体验馆教育等措施,以及多次开展安全管理常态化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建章立制,明确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成员及职责,制定下发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24项,使安全生产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绿色公路交旅融合

匠心精神,始于设计,忠于品质。龙蒲项目作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吉林省唯一一条在建的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项目,从“突出地域特点,统筹项目重点”入手,构建了“资源节约、节能降耗”“品质提升、环境友好”“交旅融合、展示特色”三大示范板块,总计16项重点任务,43项分项技术。应用表土和原生植被保护、隧道弃渣利用等技术,将龙蒲高速打造成“内提质量、外树形象”的高品质绿色公路。

全线表土利用率达到100%,隧道弃渣利用率达到88%,保护原生生境6.2万平方米,各种林木2.5万余棵。开发了“基于BIM的隧道施工动态设计管理平台”,采用信息反馈施工技术,了解隧道的安全状况。该项技术已获得“吉林省第二届建设工程BIM大赛一等奖”。

龙蒲高速契合旅游产业,建成后大家去长白山景区更加便捷。龙蒲高速以“交旅融合,展示特色”为原则,打造“一轴、两核、多节点”。即,通过利用原地形、原生植被景观、营造微地形、生态恢复技术等方式打造龙蒲生态轴,构建以天池服务区、古洞河服务区为主的旅游服务拓展核心,形成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收费站、互通区、服务区等多节点,充分展示了长白山区的特色景观、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

在迎接“十四五”交通运输新发展的谋划之年,吉林省将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加快发展速度,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全力冲刺!(记者邹鹏亮)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