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九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擘画新时代“三农”壮美画卷

王海跃

2020年10月15日22:26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随风起伏的金黄稻田,平坦整洁的乡间小路,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走进长春市九台区,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展现在眼前。

农业兴 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红光村共建设了268公顷的高标准农田,结合种养等产业发展实际,红光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田、土、水、路、电、网’等工程综合开发,使水稻实现规模化、规范化、高效化生产。”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党工委书记林海说。

九台区红光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王海跃 摄

稻田收割(九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红光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行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作业、规模化经营的运行模式,水稻机插率提高到98%,机收率提高到95%,水稻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8%。利用水稻秸秆还田、绿色防控病虫害、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稻田养鱼等技术,既减少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稻米新鲜度及食味感。

稻田养蟹(九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好稻米不仅要在种植和生产上找对路,也要在加工和利用上下功夫。“这些废弃的稻壳和碎米等,之前都低价卖了,现在我们用废弃稻壳生产面膜、猫砂、减肥纤维食品、保健食品和米糠油,用稻草加工成榻榻米出口,变废为宝,实现了稻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据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大为介绍,红光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在做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持续推进稻米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稻米精深加工产品。王海跃 摄

农村美 新农村宜居幸福

九台区以完善设施、整治环境为抓手,改变村容村貌,培育乡风民风,一个个小村落变为舒适宜居的幸福家园。

在九台区波泥河街道清水村,文体活动广场、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生活设施齐全了;乡村小路干净整洁,庭院内外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变好了;村民们自发组队跳广场舞,村里开展文明实践“十星级文明户”,设立“乡贤榜”“好人榜”“光荣榜”等,村民精气神足了。

清水村星级文明户展板(九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土地流转的钱,我们两口子每年在这儿打工的收入也多了不少。书记带我们种树种花,不只让我们赚到了钱,现在生活环境也比以前好太多了,你看这村庄多漂亮。晚上吃完饭还能去跳一跳广场舞,这日子多好啊。”九台区波泥河街道清水村55岁的村民仵凤芝感慨道。

“遮阴网布遍地盖,房前屋后不种菜。剪子磨的比刀快,村民打工不对外。”清水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特色产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庭院经济发展的模式,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力打造集农旅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且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农民富 鼓口袋也富脑袋

走进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氿遇山居南果馆,绿植郁郁葱葱、长势甚好。

“这里百分之七十的植物是咖啡豆,剩下百分之三十是香蕉、芒果等南方植物。我们在旁边还建造了咖啡厅和乡村振兴学校,将结合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研学教育功能,为村民培训咖啡制作技术,培训农村适用人才,同时开展咖啡豆的加工及销售,提升产业附加值。”吉林省亚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光说。

氿遇山居南果馆。王海跃 摄

据介绍,氿遇山居南果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与村集体、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打造集现代化种植、加工、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新型农业产业示范园,同时带动周边村屯、乡镇共同发展。

在九台区,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马鞍山村史馆、红光村史馆、九台稻米产业展览馆等文旅产业项目变“输血”为“造血”,作为旅游项目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能够让村民了解更多知识,丰富头脑。

近年来,长春市九台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深挖文化底蕴,把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九台正呈现着可喜变化。    

(责编:王海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