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博物馆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作

2020年08月19日15:42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近年来,敦化市博物馆认真做好《文物法》宣传工作,努力做好文物保护与开发工作,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

博物馆文物展示陈列异彩纷呈,富有地域特色。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敦化历史文物陈列》《渤海文物展》等展览。展览以专题的形式反映了敦化历史变迁基本概况,文化内涵深厚,富有地域特色;不断加强馆际交流,与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进行文物信息交流合作,资源共享。重视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发挥,主动联系各学校、街道、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组织开展“走进博物馆”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创新了博物馆社会教育方式,拓展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近年来,先后与市九小学、实验二小学、三小学、梨沟镇中心学校、南湖社区等数十家单位开展了主题活动,每年活动10次以上;积极推动文物保护与展示工作。市博物馆配合六鼎山文化旅游管委会做好旅游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活动,充分利用博物馆文物资源和六顶山古墓群所处景区内优势,按照旅游规范要求,全力打造渤海文化观光景点,为文化旅游事业增光添彩。

博物馆与秋梨沟学校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敦化”主题活动。(资料图片 敦化市文广旅局供图)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博物馆展示水平。完成了文物展厅升级改造工作,文物展陈按照渤海文化元素进行布局,增加了图版说明、展台、数字展陈等设施。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在文物展厅内安装了6台展陈触控一体机,为观众提供数字化文物资料信息服务平台。在室外文物展示区修建了具有仿古风格钢木结构文物保护长廊,建筑面积90平方米,长廊内展出石碑、碑冠、石羊等大型文物14件。进行安防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监控设备全部更换为数字监控设备,实现了室内、室外全天候无死角24小时全面监控,安全防范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博物馆提供了安全保障。每年采集、收集文物标本300多件以上,每年修复文物20多件以上。为增加馆藏数量和藏品档次,博物馆积极联系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2次调拨回六顶山古墓群出土文物162件套,充实丰富了馆藏文物数量和档次。积极联系省博物院,做好珍贵文物复制工作。

博物馆到乡镇组织宣传文物法活动。(资料图片 敦化市文广旅局供图)

抓好文创产品开发利用工作,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特色,努力探索藏品阐释与展示工作,积极联系社会上能工巧匠参与文物衍生产品利用与项目开发。博物馆聘请了长白山名艺琥珀木雕刻厂传统艺人,利用纯天然琥珀木做原材料,精心设计开发制作了一批琥珀木雕产品。在2018年5月17日,敦化市博物馆组织选送的琥珀木雕产品《宏图大业》《金龙呈祥》《龙纹茶案》《鹰·芝》《源》5件大型文物衍生产品,在长春参加了吉林省文物局举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文创产品精品展”。其中《鹰·芝》获“最受欢迎文创产品”称号。

岗子村博物馆。(资料图片 敦化市文广旅局供图)

落实“乡村印记”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乡村博物馆建设。近年来,敦化市博物馆对符合“乡村印记”项目建设条件乡村博物馆,做好筛选申报工作。及时为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积极协调省文物局,争取专项建设项目指标和资金。2018年,积极协调省文物局,争取建设资金10万元,完成了岗子村乡村博物馆装修布展工作。2019年,为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文化展览馆申报材料,及时上报省文物局,争取建设资金10万元。完成了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文化展览馆建设工作。2019年,把雁鸣湖镇小山嘴子村列为申报对象,积极组织相关材料向省文物局申报协调,小山嘴子村各项指标符合相关要求,争取建设资金10万元,完成了小山嘴子村博物馆建设工作。2020年,通过组织筛选确定雁鸣湖种业专业农场乡村博物馆为申报对象,各项指标符合相关要求,相关申报材料已上报省文物局。乡村博物馆工程建设,在为展示当地人文历史文化,提升乡村知名度,推动敦化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讲好敦化渤海故事、红色抗联故事将发挥重要作用。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