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记忆”线上讲座——打造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重要阵地

2020年06月16日08:26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打造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重要阵地

  “满员了,会议室进不去了!”“我也进不去了!”……由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发起的“流淌的记忆——东北地域文化”系列讲座已经在线上连续举办了十几期活动,日前,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方李莉做客讲座,场面十分热烈。

  “流淌的记忆”项目于今年3月启动,起初是面向学校在读研究生和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邀请15位国内知名东北地域文化研究学者多角度解读东北文化。随着该项目讲座的一次次进行,关注人群越来越广,看线上讲座已然成了很多人每周期待的固定内容。

  名师引流 多面开展

  “我提前一个小时就上线等待了!”网友赵宇记得第一次来看讲座时等了好久才“挤”进会议室,“这次方李莉老师的讲座肯定又要爆满了。”果然如赵宇所说,方李莉讲座开始的瞬间,线上会议室就达到了300人的上限。

  多项荣誉加身的方李莉著作等身,她的参与让“流淌的记忆”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此次她以《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为主题,从7个方面对中国人类艺术学的发展作了系列总结性的讲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从吉林到云南,从上海到新疆,从相关专业的学者和学生,到从事不同行业的社会人士,共数百人相会云端共同学习。前卫的视角、严谨的理论、扎实的方法,在方李莉的讲述和带领下,观众对艺术的生存发展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与研究。讲座结束后,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下了“受益匪浅”的感受。

  正如方李莉的讲座所体现出来的,“名师云集”是“流淌的记忆”最大的特色。虽然是由吉林艺术学院发起的学术讲座,但授课人却不局限于高校教授与吉林省本地学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吉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邴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理论室副主任高荷红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专家学者齐聚线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开展讲座,不仅具有吸引各方面人才加入的“名师效应”,更是一次对东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深入探讨。

  学生参与 完善细节

  在方李莉讲座开始的前几天,吉林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许冠华就陆续在讲座的微信群中发布相关资料,而在线上会议室满员时,另一组学生迅速操作,通过直播平台对讲座进行转播,保证观众能及时收看。

  持续关注这一项目的网友不难发现,“流淌的记忆”是个细节满满的项目——从课前准备到课上辅助,再到课后梳理,每次讲座都有一支学生队伍分工明确,保证了专家授课的顺畅与效果。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国伟告诉记者,这正是“流淌的记忆”另一个独特之处。

  虽然受疫情影响尚不能开学,但在参与讲座的过程中学生们得到了另一种锻炼。“每次讲座都会有一组学生全面参与进来,与专家一起制作课件、对观众进行课中辅导、课后整理学术报告。”刘国伟说,由学生完成的大量细节工作保证了讲座的完整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参与者,每次讲座都会有很多收获,这就是最好的课程。

  微信群“固粉” 讲座有“售后”

  “流淌的记忆”虽然是公益性讲座,却有着完善的“售后”服务。

  除了通过微信公众号对讲座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以“流淌的记忆”为核心建立起的微信群目前也已达到300多人,群内有讲座的观众、文化爱好者、授课专家、相关学者以及很多非遗传承人随时为大家答疑解惑。随着讲座的开展,群成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活跃,大家经常会分享相关讲座、书籍,一起探讨问题。

  “流淌的记忆”还有着更长远的思考,“很多对东北地域文化感兴趣的专家和年轻人都关注并参与了这个项目,这将为今后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提供极大的便利。”刘国伟介绍道,“流淌的记忆”将成为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成果发布与交流的新渠道,也将成为保护、传承、发展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还会为社会文化产业提供建议、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记者裴雨虹)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