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春的樂章—— 一季度長春市服務業發展掃描

黎明,冷藏車駛上街道,把生鮮運向菜市場﹔
白天,快遞員、外賣騎手騎上電動車,將網購包裹、外賣送到社區驛站和消費者手中﹔
傍晚,餐館排檔美食飄香﹔
忙碌的人們在生活中享受愜意時光……
這些看似平凡的市井日常,匯聚成城市最鮮活的生命力,勾勒出一幅熱氣騰騰的民生圖景。而這些場景,也正是長春市服務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一季度,長春市服務業活力迸發,以昂揚向上的姿態,在春日裡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奮進樂章。
看消費:商圈春意濃
走進長春紅旗街萬達廣場,這裡涌動的人潮與春日暖陽相映成趣。
踏入商場,在長春市首家POPMART城市主題店,年輕客群聚集,暖黃色燈光下的限定款盲盒展櫃前,此起彼伏的驚呼聲與拆盲盒的期待感交織﹔與盲盒經濟同樣火熱的,還有剛開業不久的大食客山外有山,開放式廚房升騰的煙火氣與綠植環繞的用餐空間,將美食體驗升級為五感享受﹔One Moment潮牌店同樣熱鬧,店內滿牆“甜美風”的服飾讓人眼前一亮,女生們穿梭在挂滿衣服的衣架間,時而駐足仔細打量,時而拿起衣服在身前比劃,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據長春紅旗街萬達廣場總經理王海鵬介紹,今年一季度,長春紅旗街萬達廣場打出“首店經濟+場景創新+全域營銷”組合拳,致力於打造長春年輕人最喜愛的購物天堂。一季度,長春紅旗街萬達廣場成功引入6家首店品牌、首創品牌,首店經濟成為拉動消費的強勁引擎。與此同時,品牌煥新計劃穩步推進,針對年輕客群的消費特點,精准調整業態組合,引入大食客山外有山最高級別店鋪、LOK等契合市場消費趨勢和定位的優質品類、品牌。這些新品牌的入駐,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更與長春紅旗街萬達廣場年輕化的定位完美契合,牢牢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
除了商業業態的創新,長春紅旗街萬達廣場在文化IP落地活動上也是亮點紛呈。與吉林省博物館、朝陽區文化館攜手打造“非遺文化月”,舉辦“長春文物天團”首展﹔開展了手作剪紙、吉林繩編等非遺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家庭客群及文化愛好者。
“五一”假期,熱潮持續升溫。長春紅旗街萬達廣場以“活力當燃正青春”為主題開展系列首秀活動,如2025百事校園最強音城市賽、光與夜之戀線下首發DP打卡等,持續聚焦城市最潮流。
在這裡,消費者既能暢享購物的樂趣,又能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滿足,讓購物之旅變得豐富多彩。
隨著城市消費結構升級,長春市越來越多商業體通過引入首店、打造特色場景等方式,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體驗式消費的需求。這些創新實踐正為長春商圈注入蓬勃活力,推動傳統商業向更具時尚感與生命力的新型消費生態轉變。
看企業:發展活力足
不僅商圈給力,其他經營主體表現也可圈可點。
6點鐘,長春4月的清晨還帶著涼意,長春市奔跑兔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奔跑兔”)美團站點內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站長何旭東熟練地打開電腦,仔細查看騎手簽到率、異常訂單量、昨日配送時效等數據,這是他每日雷打不動的“必修課”。“‘五一’假期,這個站點騎手要配備100人左右,全力保証假期運力充足。”何旭東說道。
春日的街頭,這支龐大騎手隊伍穿梭在寫字樓、居民樓與美食商戶之間,電動車喇叭聲、接單提示音與商家后廚的鍋鏟聲交織,奏響城市煙火協奏曲。在力旺廣場附近等訂單的騎手小王把保溫箱扣在電動車后座上,對著后視鏡整理頭盔,新綠的枝葉在他身后搖曳:“現在訂單多了,收入漲了,每天送完最后一單回家,看著手機裡的數字,心裡特別踏實。”他咧嘴笑著,眼中滿是對生活的期待。
成立於2013年3月的奔跑兔,主要經營餐飲配送、商品批發零售等業務,經過12年的發展,已由單一的配送行業供應商發展為多領域業務並行發展的綜合體,構建起O2O閉環整合電子商務平台。在長春市出台的各種惠企政策加持下,奔跑兔規模不斷擴大,發展信心也越來越足。“業務量從最開始的兩個配送站點,月均配送6萬單,發展至如今的10個配送站點,月均配送超過100萬單。”據奔跑兔總經理李偉介紹,一季度,奔跑兔騎手人數增長顯著,由原先的828位增長到1021位,騎手收入由原先的4500元增長到6700元左右,服務商家數量更是從7000家增至9700家。
奔跑兔的快速發展,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長春市服務業發展的蓬勃態勢。在這座充滿機遇與活力的城市,眾多服務業企業各展所長、競相發展,它們共同匯聚成強勁力量,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增添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看舉措:實干促發展
全力以赴拼經濟,心無旁騖抓發展。
長春市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的背后,是政策賦能、平台筑基、服務增效的多維發力,彰顯著城市經濟蓬勃向上的韌性、活力與潛力。
謀政策,促發展。政策是經濟發展的“方向盤”和“助推器”。長春市深諳此道,以精准施策釋放發展動能。
長春市連續出台“穩增長11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38條”等惠企政策,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持續鞏固經濟穩定向好發展態勢,惠及服務業重點行業企業超400家,政策紅利正加速轉化為企業成長與行業繁榮的強勁動力。
建平台,促轉型。長春市立足長遠發展,全力支持服務業集聚區、特色街區建設,為產業升級提供堅實支撐。“這有山”休閑旅游服務集聚區以獨特的商業文旅融合模式成為城市新地標﹔長春北湖科技園匯聚創新資源,培育新興業態。目前,長春市已有46個服務業集聚區獲評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今年長春市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將達50個左右。這些平台串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向高端化、專業化、特色化邁進,為長春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解難題,促提升。長春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企業發展痛點,強化包保幫扶,深入企業精准對接需求,通過政策解讀、資源鏈接、流程優化等多維舉措,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從紓解經營難題到搭建合作平台,從合規指導到創新賦能,始終以主動靠前的服務姿態,為企業破瓶頸、強信心。每一項舉措、每一次服務,都彰顯著城市對企業的關懷與支持,讓企業在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來源:長春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人民觀察︱看德惠“防汛長城+水美鄉村”如何雙贏?
- 鬆花江畔,晨光熹微。德惠市鬆花江江心島五大圍堤防洪工程現場已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機揮舞長臂加固堤防,工程車輛穿梭運送土方,技術人員手持儀器精密測量…… 這只是德惠市防汛工程的縮影,面對即將到來的汛期大考,德惠市抓住汛前有利時機,抓進度、搶工期,以“早部署、快行動、強保障”為准則,構建起涵蓋堤防加固、管網改造、數字監測等的立體化防汛體系,確保防洪隱患整治在汛期到來前完成,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水理念。…
- 評論
- 關注